第23部分(第3/4 頁)
的父親張允,領會稽太守的時候,顧雍為郡丞,行太守事。
他如果聽了張溫的話去做地方官,那除了張溫,還有誰是最合適的幕後推手?但是孫紹還是想不通,如果真這麼做,那張溫可就是跟他捆在一起了。
張溫為什麼要和他捆在一起?他百思不得其解,猜不透張溫這麼做背後的用意,他可不相信說張溫看出了他的野心,因為到目前為止,他根本沒有野心,他只想安安穩穩的做個富家翁,至於說穿越客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大部分只是在夢裡才出現呢,難道張溫和宋壽一樣精於占夢?這太詭異了。
孫紹沉默不語的神情落在張溫的眼裡,他卻是暗自鬆了一口氣,孫紹雖然沒有明確的答覆他,但是他猶豫了,就說明他在詩裡說要做陶朱公並不是心甘情願的,他雖然認清了眼前的困境,但是並沒有找到合適的脫困的路子。
而自己指點他的這個辦法如果奏效,那麼那個真正做事的關鍵人選,十有**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而一旦自己成了孫紹的得力助手,那麼孫權就不能再等閒視之,他必然會對他予以關注,到時候自己只要做出政績,升遷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既幫了孫紹一個忙,解決了他的困境,又幫了孫權一個忙,除了他一個心病,孫權如果還不給他相應的獎賞,那孫權就不是一個能佔據江東的明主了。
第五十一章 顧雍
孫紹沒有給張溫任何答覆,張溫也不再提這件事,第二天一早,一行人便早早起身,用完早飯,繼續趕路。
直到秣陵城遙遙在望的時候,沉默了一天的孫紹才對張溫說:“惠恕兄,是不是要出仕,就必須通一經?”一抹喜色在張溫的眼中一閃而過,他隨即又平靜的點點頭:“倒不是說必須通一經,只是如果能通一經的話,將會對少主的仕途大有裨益。
雖說通經只是出仕諸多途徑的一種,但畢竟通經是漢家兒郎這幾百年來出仕的正途,如果能通一經,將來便免了許多口舌,即便是士林中人,也不敢目少主只是一公族子弟的。”
孫紹聽出了他話中的意思,也不點破,又問道:“那依惠恕兄所見,當以何經為宜?”張溫狡黠的一笑:“溫以為,當以左氏春秋為宜。”
“為何?”孫紹有些意外。
“如今之江左,張公是治左氏春秋的翹楚。”
張溫湊近了孫紹,輕聲說道:“張公是討逆將軍故臣,如今又是江東的棟樑,如果少主能以他為師,自然益處多多。”
孫紹會意的點點頭,張溫的這個主意倒是和他不謀而合,他和張溫對視了一眼,輕輕的點了點頭。
張溫一笑,探身拍了拍車伕的背,車伕一勒馬韁,馬車慢了下來,和孫紹拉開了距離。
顧府已經被白布裹成了白色,顧雍的次子顧裕站在門外迎接前來弔喪的賓客,一看到張溫等一百多人的隊伍,他連忙迎了上來。
他身體不好,不過急走了幾步就有些氣喘,臘黃的臉上泛起了潮紅。
“有勞諸君遠來,裕代家父向諸君致意。”
張溫等人連忙下車還禮:“天不佑善人,令兄棄我等而去,實在是令人感傷,還請季則(顧裕的字)多多勸慰令尊,節哀順變。”
“多謝張君寬慰,裕一定將張君的厚意轉致家父。
諸君請。”
張溫向後退了一步,請孫紹先行。
顧裕愣了一下,隨即又回過神來,連忙對孫紹行了一禮:“少主來了,顧裕眼拙,竟未能致意,還請少主見諒。”
孫紹嘆了口氣:“季則兄就不必客套了,還是帶我等進去,在孝則君靈前致哀為要。”
“請。”
顧裕前頭領路,他一邊走,一邊大口大口的喘著氣,粗重的喘息聲讓緊跟在他身後的孫紹聽得十分揪心,生怕他一口氣上不來,就此倒地不起。
孫紹他們一進了門,坐在庭中的鼓吹就“嘀嘀噠噠”的吹起來,響成一片,而堂前跪著的女人、孩子們也跟著放聲大哭,孫紹等人穿過人群,走到停放屍床的正堂上,在顧邵的遺體前恭恭敬敬的行了禮,然後又向跪在一旁的大姊孫元英和陸氏行了禮,致了哀,外面的鼓吹停了,這才算完。
孫元英雙目紅腫,面色憔悴,看起來十分虛弱,一看到孫紹,她的眼淚又止不住了,撲簌撲簌的往下掉。
畢竟是有血緣關係的,孫紹現在雖然已經不是那個本尊,可是看著這個新寡的姊姊,他還是忍不住鼻子發酸。
“阿舅……”才十三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