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還珠之時光回溯全 > 第24部分

第24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神只:從哥布林開始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全民大航海:我把船開上了海島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神秘復甦:此世之暗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沒有人比我更懂木筏求生網遊:一刀劈死神網遊:神秘玩家航海玫瑰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別人玩遊戲,我修仙無職法師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戶外見聞錄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穿越艾澤拉斯,但我是一個石匠

內,泛起一陣金光和五彩霞光,引人注目觀看。

因晴兒要說紫薇的事,太后身邊留下的都是親信嬤嬤宮女,此刻都不由被那畫吸去目光,只見半米寬,一米長的畫卷上,巧峰羅列、怪石參差不齊、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又有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松立枝頭、渾如煙捧玉、綵鳳雙雙、向日一鳴、青鸞對對、迎風耀舞。在上面卻是一座輝煌金瓦頂摩霄漢的碩大寺廟,明幌幌如瑪瑙雕刻而成,東一行、西一處、盡是蕊宮珠闕,南一塊,北一帶,看不了的寶閣珍樓,正中間卻是三個金燦燦大字——雷音寺,兩側又被白雲纏繞,半掩半露著: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堂十四個小字,浮光掠影,時現時隱。再三字下面天王殿五彩霞光閃爍,正門大開,有五百疊立堂前,紫焰圍繞,又有五百金剛怒目威發、銅身鐵臂,還有五百羅漢或坐或立,侍奉在佛前,而最正中卻是一尊金身佛祖,金光四射,滿是慈祥威嚴,又好似正俯視人間悲苦極樂。這威嚴佛境之中,在佛祖左上首,一身白衣的觀自在菩薩、盤坐金蓮之上,身後佛光閃耀,雙目慈悲,珠光流轉,彷彿在看所有人。這一幅驚世之作另眾人都看呆了,彷彿真的置身清淨佛土,晴兒最先回過神來,看太后輕輕觸控畫卷,彷彿在確定真假,心中對紫薇更佩服了,這一幅畫才真正說的上巧奪天工了吧!光看畫中顏色就近百種,著實費心思。

晴兒的目光在畫卷中轉動,目光在看到觀音菩薩時停住,輕輕一笑道:“老佛爺您看這觀音像好眼熟啊!好象晴兒認識的一個人,卻又說不上來呢?”

“奴婢看著倒像老佛爺年輕時的樣子。”桂嬤嬤很會湊趣的說道,她們這些身邊人可都是人精,晴兒笑看了大夥一眼,才發覺以前她還真少看了好多東西,原來老佛爺身邊人的一言一語都大有深意,這桂嬤嬤是賣自己個面子嗎?

太后聽了,忙將目光從佛祖像移到觀音像上,一看果然於自己神似,更像自己年輕照鏡子時的模樣,那個丫頭倒不簡單,就看了這麼一次,竟然能夠織的如此傳神,太后心裡不由高興,面上雖然不顯,語氣卻很溫和的說道:“這紫薇丫頭倒是真費心了,這幅錦畫哀家倒還真喜歡,晴兒下次出去給她帶些宮裡的稀罕玩意,到底不是外人,讓手底下的護著些。”最後的話卻是跟身旁的嬤嬤們說的。“奴婢尊命。”嬤嬤們忙應道。

晴兒知道太后這是正視紫薇的存在了,心裡為紫薇高興,見太后依然愛不釋手的看著錦畫,心中偷笑,看來還真是人有一愛啊!紫薇可真將太后放到心裡去了:“老佛爺,紫薇真是偏心,看看您的禮物,在看看晴兒的,給您的就是這絕世珍品,給晴兒的就隨意打發了。”

“呵呵!哀家的晴兒也會捻酸吃醋了,玩了這一整天,累了吧?趕緊回去休息。”太后知道晴兒並非真的說紫薇不好,反而是誇紫薇對她盡心了,這丫頭一會功夫就把晴兒籠絡住了,倒真是聰明的,太后還想打趣晴兒幾句,卻見跟隨晴兒去的馬嬤嬤、大宮女在互相使眼色,就知道事情不像晴兒說的那麼簡單,話題一改,讓晴兒回去休息。

晴兒沒想到太后忽然改了話題,要她回去休息,一抬頭見馬嬤嬤跟雨蘭不安的眼神,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知道太后要詢問她們,也不在多說,端正行了一禮,對太后說道:“老佛爺那晴兒就回去了,您也早些安置吧!”

“恩,等濟南來了確實訊息,你就把那丫頭帶進宮來耍耍吧!至於給她名份的事,哀家還要想想,這皇家的事不能如平常百姓家一樣,說認就認了,外面還有文武大臣、宗族權貴們盯著呢。”太后揮揮手,嚴肅的說道。

晴兒明白這是太后囑咐她先別露了給她名份之事的訊息,有些事情還不能確定,要找好方法才行,忙道:“晴兒明白,絕不擅言。”

“恩!下去吧”太后點點頭,對晴兒的口風還是很相信的。

晴兒忙一甩帕子說道:“晴兒告退。”這才起身離去。

她走後太后又招了隨行馬嬤嬤跟大宮女問話,聽完她們所說的詳細情景後,面色平靜的問道:“當真如你所說,是那福爾康發瘋,不是那丫頭的毛病?”

“回老佛爺,確實如此,當時那夏姑娘一聽說福侍衛過去,立刻喊她隨身的丫鬟去鎖門,她那丫鬟還將福侍衛斥責一番,請他趕緊離開,誰知那福侍衛是個聽不懂話的,絲毫不理會,還要強納夏姑娘為妾,被夏姑娘以死相逼才離開,從福侍衛到了,夏姑娘就沒跟他說過話,後來後來還是言語冒犯了晴格格,夏姑娘才出聲的。”馬嬤嬤邊說邊冒汗,惟恐太后怪她護衛不周。太后面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我有一間客棧穿貓咪圍裙的男人吃心一片橙花天風明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