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多的結構,只是小了很多,唯一值得稱道的應該就是上面的雕花與人物刻畫了。
契難站在塔下,走進只能容納一人而進的木門內,從旁邊拿出一個錘子,左右看看門檻,上下敲打著。走近木塔,這才看清,這塔居然全是木質的框架結構所做,每一個接合處都緊密有致,堅固結實。
契難的腳步很輕,踏在木梯上,步伐穩重輕健。木梯旋轉而上,窄而陡,很高,登到頂端時,我已經體力不支了,頭昏得很,胃部翻騰,乾嘔地斜倚在木門上。
“你看。”他的牙齒很白,整齊得能給牙膏打廣告了。
順著他的手,望下去,忍不住驚歎大叫。
斜斜夕陽中,鶩峰庵的九座塔映照著金色。
金色直指恢宏壯觀的錦繡皇城,不禁猜想,千年不悔的生死之戀可曾在那裡上演過?
錦江河的滔滔江水,是否承載著一代代傳奇隨波而去。
楊柳岸,曉風殘月。
遠處,執著紅牙板的船孃,似乎能聽到她們的歌聲唱得如此令人心醉。
書舍的墨香,說書話本的俏皮,在小橋流水見傳誦。。。。。。
一切,離我這麼近,又那麼遠。。。。。。
穿越之與子成說 正文 壓抑的心情
章節字數:1709 更新時間:09…01…05 13:20
“這裡真美,謝謝你。”天色很暗,月出奇的亮,微風徐徐,貪戀著清爽的涼意,笑容也顯得天真浪漫起來。呵呵,對一個和尚浪漫,新奇卻很舒服的感覺。
“覺得你可以來而已。”他手扶在欄杆上,輕輕地撫摩著。
和契難其實根本沒有太多的話說,看到他,只想會心地微笑,似乎兩人在若干年前就曾相遇,無須瞭解太多,坦誠太多,只是一個勁地想微笑,覺得微笑間勝過萬語千言。
儘管以前就知道騖峰庵與懷遠寺是大門朝兩端,那時只是一個朦朧的概念,也從沒有想今天的樣子。後來聽契難說才明白,其實,兩家僅僅只隔了一道門,而木塔剛好就在山的頂端,在這裡望去,可以將整個皇城盡收眼底。
此後的清淨歲月,平淡卻很充實。我不用做太多的雜務,頌經之餘庵裡的人大多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而我的屋子卻不能關,因為隨時都有人來我的房間找藥財或是詢問自身的小毛病。隨後平廣住了進來,儘管覺得有點點礙事,可她為人還算不錯並且在她的掩護下,我可以偷著溜出庵上契難的木塔上去。
那裡真的很漂亮,我對契難說,就叫這裡世外桃源。
契難拿著我送他的飛天木碗,眼中滿是讚許,後又搖搖頭,說,這碗用來盛飯還真糟蹋了。然後他問我,為什麼在碗下刻“望舒荷”三個字。
我對他說,這是我藝名。
他不解,清秀的眉頭微蹙,很快又舒展說,不知怎的,總覺得你不應該屬於這裡。
我笑笑地打哈哈,沒有問他是覺得我不屬於著尼姑庵還是這個架空的朝代,不是又怎樣?回不去,倒不如隨遇而安的好。
木塔內外堆了很多木料和石料,契難給我講了很多關於佛教的人物故事,然後透過描述和想象我和他開始不停地雕刻,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安靜,只有細碎的刀雕和叮叮噹噹的鑿刻聲。
然後在一件作品完後,我們會相互欣賞,各自點評,在遇到我們相似之處時,彼此微笑就是最好認可和最溫馨的友情。
娘還是會來看我,夕陽西下,匆匆而忙的離別,是我最不想經歷的,離別是悲傷,寂寞等等。
除了雕刻,我還擁有的就是回憶,奇妙穿越時空前後那些過去的種種都被我珍愛地變換的記憶存在大腦當中。契難擅長人物的雕刻,跟著他,我學到了很多,也樂意與他一起讓人物從材料中走出來。所以,我一直刻著媽媽的眉眼,漸漸地,她的眉眼間又多了柳夫人的神韻,而後,在刻觀音時,觀音的臉,被我雕成了她們的形象。
有時,回憶是無意激發,或自己一個人時便靜靜回想。
想那麼一首歌和那麼一句話。
無意間,我想到了“片月生滄海”,當風穿過那些有如隔膜般的記憶時,朦朧間我依然站在那個街頭回望那個初春晚風中的白色身影。因為在那個回憶中曾有我的感動與溫暖。於是,我將那白色的身影清晰可見地雕刻在時間的痕跡裡,因為我想,不愛也好,做個紀念吧。
走出屋子,習慣性地走到對面慧慈房裡,近三月的調養她的身子明顯好多了,可依舊話不多,老是愛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