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於是召集帳下三十多人,商討進攻路線。
大將劉勳道:“主公!某願領軍殺往廬江,奪了皖城,然後直搗江夏,替主公拿回那楊錫頭顱。”
主簿閻象道:“將軍不可!廬江乃孫校尉打下,其代領太守事物,劉將軍要領軍去攻時,還的由主公問問孫校尉的意思,以免生了嫌隙。”
長史楊弘也道:“主公可修書一封與伯符將軍,讓其自行選擇,若伯符願意由丹陽入,則劉將軍由廬江入,反之亦可。”
劉勳搶著要從廬江進攻,卻是抱著廬江過去就是鄂縣,楊錫的頭顱在鄂縣坐等他的到來的意思。
聽到兩人提議讓孫策先選,劉勳心中有些鬱郁,卻也無話可說。
果然袁術道:“伯符挾大勝之威,兩萬之眾,江東莫敢不從,正好此時再進一步,我就去信一封,看看伯符自己的意思吧。”
第一百四十四章 袁術出兵
孫策此時正在加緊圍攻劉繇,劉繇已無退路,就連吳郡許貢,都投奔了賊寇嚴白虎,劉繇自己都覺得堅持不了幾日。
當此緊要關頭,卻又出了狀況,據說楊錫調動艦隊,來斷孫策後路,雖然不知是真是假,但也該派人探查。
孫策也極其疑惑,楊錫忽然將巨浪艦隊調入自己後方,又是幾個意思?
巨浪艦隊到了九江段,巡遊了二十餘日,也沒有動作,孫策更是疑惑,直到十月,接到袁術的書信,才豁然想通。
“愚蠢!此種行徑,簡直愚不可及!”孫策大罵。
周瑜道:“主公!此袁將軍無奈之舉也。”
“他有何無奈之處?”孫策就想不通了,這節骨眼上,袁術要他跟楊錫翻臉,豈不是要腹背受敵,要是取下曲阿,趕走劉繇也好,但此時卻並不是時候。
周瑜道:“袁將軍新軍二萬,本就糧草緊缺,如今更甚,定然是向楊錫要糧,楊錫不給。袁將軍肯定是不能向徐州劉備要的,畢竟劉備有朝廷名分,貿然動兵,義之不存,故而約了劉表,向楊錫動手。”
孫策皺眉,糧食一事,自己也是犯難,要不然也不用急著攻擊劉繇,好速戰速決,休養生息了。
“那如何是好?”
“此事卻不好辦,主公若是棄了劉繇,去攻楊錫,勝敗難說不說,就算能勝,也會元氣大傷,且多一勁敵,劉繇捲土重來,麻煩不斷。若是主公不理袁將軍書信,倒是可以取了劉繇,站穩腳跟,且結一盟友,至於袁將軍,怕是會與主公生出許多齷齪來。除非~”
周瑜說到此處,似乎有些不好啟齒。
“除非什麼?”
“除非主公能當機立斷,脫離袁將軍,自立門戶!”
“自立門戶?”孫策一震。
周瑜道:“主公是遲早要自立的,袁將軍雖四世三公,但最多隻能暫時稱霸一方,且不長久。”
孫策想想也是,於是道:“自立門戶如今還不能,若如此,則腹背受制,雖說楊錫也不攻我,但如此大敵在側,如鯁在喉,萬一袁將軍強攻於我,此人利益驅使之下,也有可能吞我一口,劉繇的於潛和故鄣二縣,便是例子。”
周瑜點點頭道:“自立是遲早問題,但是眼前,卻要應付過去,料想楊錫也不願與主公翻臉,不如就回書一封給袁將軍,講明此間形勢,並出兵五千,在丹陽境內,袁將軍若勝時,便可領兵取地,若不勝,也不得罪楊錫。”
“好!就依此計而行,那時袁將軍也無話可說,楊錫也能看出我不欲攻擊於他,若雙方能兩敗俱傷,則是更好。”
此時的楊錫,卻並不擔心孫策。孫策若是要揮軍西進,自己就可以聯合劉繇還有許貢嚴白虎,反殺孫策。
至於楊錫自己,則已然領了保安團五百人,特務營三百人來援蔡考。
蔡考的壓力不可謂不大,極有可能要面對兩萬乃至三萬袁軍。
三狗的特務營,一進入廬江境內,便全面散開,甚至有的進入九江境內,打探情報。
徐州,劉備州治。
“大哥!這袁術也忒沒良心,當日辰河與其喝酒時,還常喝到半夜,如今竟然好意思強行索糧,真小人也。”張飛與楊錫雖沒深交,但至少吃人嘴短。
劉備收回手中信箋,再看一遍道:“楊錫此信,從頭到尾,並未提及需要援救之事,我卻也不好自作主張,二弟覺得應當如何?”
關羽道:“袁術雖無恥,但楊錫此人並非漢臣,卻擁兵自重,幕後佔領漢土,袁術攻之,卻也得了大義,大哥要是相幫,不知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