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3/4 頁)
也不過才是舉人,讓他考個進士來看看!上次金陵鄉試的解元,到現在不也還是個舉人?”
“哈哈,這話說的有道理,鄉試解元而已,說的好像跟中狀元了一樣,難道他還想來個三元及第不成?”
……
一群人在七嘴八舌地說,紀寧等人在樓上聽的很清楚,唐解給紀寧倒杯酒,道:“永寧別往心裡去,這些人必然是嫉妒你的才學,才會說這些話!”
“沒事!”紀寧微笑了一下,他心中想的不是即將舉行的京城詩會,而是在想關於晚上學術研討會的事情,對他而言,這學術研討會才是當日的正題,因為在學術研討會上,他可以見到不少的當世儒學名家,能見到理學、心學的幾位泰斗級人物。
紀寧這幾天一直都在準備這次的學術研討會,他自己也會有點被魔障了的感覺,想什麼事情,會不自覺聯想到理學。
因為詩會會在臨近中午才舉行,在之前,是學子們自由舉行文會的時間。
韓玉道:“我們還不急著過去,先將京城貢院一代遊覽一下,這裡的孔廟可是整個大永朝最大的文廟,過去走走,欣賞一下風景也是好的,來到京城後還沒來得及仔細遊覽呢!”
話說出來,突然聽到隔壁桌有人嘲笑道:“來京城趕考,卻不先去夫子廟看看,也虧自稱是讀書人!”
“什麼人說話?”因為涉及到自尊問題,韓玉站起身瞪著那人。
但見那人有三十歲上下,一身的書卷氣,顯得也算是風流倜儻,只是在紀寧這樣的年輕公子哥眼中,這樣的書生就有點像是“大叔”。
這年頭的男人,在年近三十之後,人就會有一定的衰老,到四十歲上下就可說是中年甚至是老年人了,這年頭人的平均壽命也就四五十歲。
韓玉很憤怒站起身質問那人,他也不會動手,從道理上來說,這人嘲笑的也沒錯。
到京城來趕考,不先去貢院和孔廟去看看,怎麼說都是不對的,但韓玉其實是第二次來京城趕考,所以他對貢院和孔廟也算是熟悉了,不過去也是有理由的,而紀寧和宋睿、謝泰則覺得韓玉和唐解不去,自己跑去,未免有點太做作,也就沒過去。
紀寧並不太注重一些繁文縟節,所以紀寧在很多事上看的很開,他在做事上不會去拘泥禮節。
“說你們說的不對嗎?”那書生站起身,手上還拿著摺扇,紀寧心裡也在想,大冬天拿個扇子出來,這是熱還是冷?
“閣下如何稱呼?”唐解見韓玉似要動怒,起身去阻攔,那書生喝過茶水,好像要往樓下去。
那人道:“稱呼只是個代號而已,跟你們說也無異,記得拜過夫子廟之後,才算是到京城趕考的考生。告辭了!”
“慢著!”韓玉可不會輕易讓得罪他的人離開,上前一步攔住那人去路,道,“閣下既然說名字只是個代號,那你聽清楚了,我是金陵城的韓玉,是這屆會試的考生,如果閣下想一較高下的話,不如在本屆會試中一較高低!”
那人打量韓玉一眼,微微一笑道:“好,年輕人,有魄力,但我沒法在會試考場上跟你比試高低,不如就今日的詩會,倒想看看你們幾個是否有真才實學!”
“不敢了?”韓玉有些得理不讓人。
那人笑著搖搖頭,這會遠處有人道:“那不是韓翰林?”
說完,馬上有考生過來打招呼行禮:“見過韓翰林……”
“免禮了,幾位也都是來趕考的?”被稱為韓翰林的人不再理會韓玉,轉而去跟那些過來打招呼的學子說話。
韓玉這會面色青紅一片,他這才知道眼前這位居然是位翰林。
翰林,也就是翰林院的成員。
在大永朝會試的規矩中,但凡過了會試的貢士,會參加殿試,殿試之後是進士,而進士選擇在朝廷效力的,會經過一次選拔考試,擇優留下部分人進翰林院,從事的是翰林院的一些小官,從庶吉士等打雜的差事做起。
不能小看了這些翰林院打雜的差事,這些人在翰林院中,可以學習到天下間最高深的學問,因為翰林院的藏書閣有大永朝最完備的藏書,裡面書卷多以萬計。
而且翰林院的人,以後可以從翰林體系中逐漸升遷,履職在翰林院、禮部、鴻臚寺、詹事府這些地方,可能成為東宮的長隨,或者是成為朝中的名臣。
當翰林的人,是會被人敬重的,在大永朝也有句話說,天下的學問皆出於翰林,意思是有任何大的思想和主張,或者是好的文章和詩詞,大部分都是出自這些翰林之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