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3/4 頁)
雖然不怎麼出名,但是卻也是百年的寺廟了!”
……
聽了這兩人的對話。林海終於想起來了在哪裡看見過這樣的場景了,不就是某部電視劇上。某個假和尚騙人的把戲嗎?
瞧著那些‘高僧’準備講經了,林海眼睛一轉,對著身旁的衍聖公嘀咕了幾句,見衍聖公點了點頭,林海才一臉興奮地,護著衍聖公像錢擠去。
林海一行人不合乎大流的表現,引起了在一旁守護治安的僧人的注意。
陳佛寺負責維持次序的一個僧人見了,害怕引起暴動,讓這場萬眾矚目的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空道皺著眉頭,親自擋在了林海面前,沉聲道:“幾位施主,這裡不是你來的地方,若要觀看法會,請去外圍觀看。”
換而言之就是林海這群人還沒有資格走這條路……
空道的一句話,讓林海笑了,不客氣的道:“和尚,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說明白點,你是說我沒有資格來到這裡,走這條路?行,今日小爺就走給你看看!”說著就從空道的身旁走過去。
空道伸直了手臂,擋在了林海的前面。
空道道:‘這位施主誤會了,小僧不是這個意思。小僧是說這裡禁止入內,並非是施主沒有資格……‘中國話就是高明,一句話有好幾種解釋。他開始的態度明顯是沒有資格的意思,但見林海打算闖入,立刻改了口,畢竟這場法會可是他們陳佛寺籌劃了很久的,不能輕易讓別人破壞,能忍則忍。
林海也不著急闖入,他的目的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展開挑釁,大鬧法會,揭露那些偽和尚的真面目,並非像一個潑婦一樣,大吵大鬧一番,那樣沒有意義。他只有佔據‘理‘字,才能說服那些已經被蠱惑住的百姓意識到上當受騙。
林海不怒反笑,有些嘲諷的說道:‘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可以進入,我就不行?難道就是應為他們的身份特殊?‘
空道沉默不語,顯然不準備回到林海這個相當有陷阱的問話。
他們這邊早已吸引住了部分人的視線,林海見空道軟的不吃,便開始準備動武力了,這一動手開打,更是引起了陣陣的呼聲,也打斷了法會,引發了所有人的注意。
數萬的百姓也在這時喧鬧起來,朝著這邊指指點點。
因為不是在初一十五這種特殊的時間開的法會,加上又有圓莫這個大師的名頭坐鎮,因此這次陳佛寺的這場法會,可是吸引了京城很多求佛心切的人的目光,不乏有休沐的朝廷大臣在場。
林海也不怕被人認出來了!或者說,認出來了最好。
本來林海和衍聖公一直在宣德帝的身後的,不過由於剛剛準備法會站位子的原因。便和宣德帝擠開了!這一擠開,林海就覺得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
話說要說,跟著宣德帝在京城內外大大小小的寺廟轉了這麼多圈了,林海要是還猜不到宣德帝的意思,那麼他這官場也就不用再混了,直接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好了!
要知道在官場上,看人的臉色,尤其是看自己上司的臉色,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技能,這項技能要是練好了。可是能在官場上幫上很多的忙的。要是練不好,嘿嘿,那你子啊某些時候就完蛋了!
顯然林海的這項技能。雖然沒有練到滿值,但是及格還是有的,因此在轉了幾天後,林海就猜到了宣德帝的意圖,雖然具體的沒有猜對。但是大致上林海是猜對了的!
不就是想整和尚嘛,雖然林海不知道宣德帝整這和尚要幹什麼,但是這並不妨礙,林海的計劃。而且林海也猜到為什麼這種事情,宣德帝不找其他,而要單單找他和衍聖公出馬。
華夏的文化燦爛。源遠流長,對外來佛教文化的融合吸收,就顯示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懷。但佛教初期自西漢傳入中國盛為華夏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前。並不是那麼順利的。
佛道儒之爭,從一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歇過。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使得儒學,蓬勃發展,一日千里。道教固然不如儒家‘但老子與孔子‘在理論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未受到多少影響,發展同然比不上儒學‘但也呈現爭長之勢。
佛教初傳中國其勢力弱小。尚不能與儒、道相抗衡,需藉助於儒、道的勢力來發展自己。這一時期,三教‘夷夏之辨‘剛剛萌芽體現於東漢末年牟子所著《理惑論》中,在梳理時人對佛教的困惑和誤解過程中牟子提及了儒生用‘夷夏‘問題來詰難佛教牟子對此也作出了有理有據的應答。但這個時候的佛教就如受委屈的小媳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