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好萊塢晉紅人(三)(第1/2 頁)
看著窗外的陽光,湯姆·克魯斯的眼睛裡,難得的露出了幾分思考,或許經紀人的話是對的,他們之間只是正常的商業競爭,並沒有私人恩怨,就像他正在一直討好導演諾蘭一樣,與彭毅誠這樣的導演搞好關係,真的很有必要?
他不傻,如果說一個導演連續兩次在好萊塢成功,有一定運氣成分,那這次在那麼多非議,在包括他和其他人暗中做的手腳,以及暑期檔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對方仍然成功,還是巨大的成功,那總能說明很多問題。
似乎,彭毅誠的前進腳步無可阻擋。
而且,他聽經紀人提過,彭毅誠還有兩個劇本在編劇協會備案,按照他過去一年一部電影的節奏,這部影片很快就會提上日程,其中應該有適合自己的角色吧?
忽然間,湯姆·克魯斯有些後悔,沒有讓經紀人打聽下對方劇本的大致題材和角色型別……
“喂,派特!”
他拿起無繩電話,撥通了經紀人的號碼,“我要參加華納和福克斯的慶功派對。”
結束通話電話,湯姆·克魯斯走向面色白冷的克魯斯太太,“瑪麗,下午我們去選禮服,陪我去參加一個派對。”
克魯斯太太輕輕點了點頭,卻什麼話都沒有說,她並不看好湯姆·克魯斯的示好,她這個高傲自大的丈夫,未免太后知後覺了,如今隨著《功夫》的巨大成功,好萊塢所有人都看到彭毅誠的價值了。
現在人家還會在意湯姆·克魯斯這遲到的示好嗎?
……
比弗利山莊某個奢華的私人俱樂部裡,此刻燈火通明,穿著正裝禮服的男男女女或站或坐,充斥在每一處空間,彭毅誠端著香檳,不斷與走過來打招呼的人碰杯,在特蕾茜的提醒下,根據來人的身份,或點頭致意,或握手寒暄。
自從他走進這間巨大的宴會廳後,身邊就沒有斷過人,好像是最能吸引蒼蠅的鮮血一般。
派拉蒙、環球影業、華納兄弟、索尼哥倫比亞影業、21世紀福克斯等一線公司,以及卡洛克、米拉麥克斯等二線公司,他們的高層或者代表紛紛過來向彭毅誠祝賀,同時也在試探未來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雖然說彭毅誠扔出個電影專案,不管劇本內容怎麼樣,就讓公司立即投資的事情不可能發生。
但看看今天這場派對的情形,只要他的電影劇本不是關公打敗外星人,或者終結者和絕對會以程式內最快的速度推動稽核和前期調研。
這就是接連成功帶來的光環。
很多華國人以為只有自己國家存在“迷信”思想,但其實所謂的歐美髮達國家同樣“迷信”思想氾濫。
畢竟人家可是幾乎民都是天主教徒,怎麼可能不“迷信”。
對於好萊塢的大佬們來說,成功就是一種迷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爾街就開始大規模入侵好萊塢,兩者之間的資金實力和資源規模天差地別,華爾街的實力足以碾壓好萊塢。
按道理說,好萊塢早就應給被華爾街面攻陷,變成華爾街賺錢的機器和奴僕。
但事實上,直到今天華爾街也只能在好萊塢公司當中,擔任一些投資人或者股東的角色,根本無法掌控這些好萊塢公司的發展走向,甚至無法決定一部電影的導演和選角,最多隻能在製片人方面想想辦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從來沒有人能說清楚什麼電影能夠賺取,永遠沒人敢打包票自己的電影就一定能獲得觀眾的認可。
即便華爾街的資本再強大,也無法左右觀眾是不是買票走進電影院。
電影歸根到底是一種審美,是一種藝術品,即便賦予電影再多的商業熟悉,你也無法將電影變成一管牙膏、一個漢堡包。
所以,關於電影的商業調查或者市場分析,永遠是最不準確的。
只有成功者,才是一部電影票房的保障。只有成功者才是好萊塢所有人的“迷信”物件。
直到有一天這個成功者不再成功,他們才會重新尋找另外一個成功者,繼續迷信下去。
曾經的斯皮爾伯格如此,詹姆斯·卡梅隆如此,諾蘭如此,如今的彭嶧城同樣如此。
“儘管彭毅誠只拍攝了三部電影。”
站在不遠處,看著忙碌應酬的彭毅誠,盧迪·德庫在尋找合適的機會,他對旁邊迪士尼的另一位高管說道:“但三部影片的票房一部高過一部,《功夫》更是徹底大爆,我們的市場部門預測,這部影片北美可以衝擊6億5000萬美元,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