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讓人興奮的領悟(第2/3 頁)
血本。
他在進入喜劇大世界之後,分別在把《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這三個小品體驗了30遍。
整整耗費了3000多分鐘時間,消耗了3000多點歡笑值。
最終,直到他對《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的熟練度,全部都達到了100%,他才罷休。
等他從喜劇大世界裡出來的時候,幾乎累癱在了床上。
但從這幾部作品裡,他說獲得地滿足和愉悅,卻比前天知道自己賺了200多萬的時候,感受還要強烈。
《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這三部作品,雖然是陳佩斯最早期創作出來的三部小品,也是地球上中國最早出現的三部小品,可以說是小品界的開山之作。
但這三部作品的完成度、搞笑程度、創新程度都非常地高。
陳佩斯借住自己長期從事舞臺劇、電影等藝術表演的經驗,將自己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注,以及對喜劇理論的最初感悟,全都融入到了這三部作品之中。
可以說,除了警察系列三部小品之外,《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這三部作品,就是陳佩斯一生作品之中,搞笑程度最高的三部小品了。
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是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的狀態下,搞出來的東西,反而越是純粹和優秀。
陳佩斯後期的作品,往往為了照顧春晚和各界人士對他的要求,加入了很多現實意義和諷刺的內容,反而沒有《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這三部小品那麼搞笑了。
所以,彭毅誠在這三部小品裡面,對搞笑和喜劇的本質,反而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和感受。
就拿陳佩斯創作的第一部小品《吃麵條》來說吧!
這部小品其實陳佩斯在舞臺劇《考演員》的基礎上,將整部長篇舞臺劇,拆卸成各種“零件”,最終才改為了小品《吃麵條》。
陳佩斯一開始為了寫這部小品的時候,曾經三次想退出春晚,不演這個小品了,但最終還是在當時春晚導演的堅持下,將這個小品搬上了舞臺。
小品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陳佩斯扮演的陳小二,想要進入朱時茂扮演的導演的劇組裡,擔任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表演一段吃麵條的鏡頭。
但正是因為故事非常簡單,但陳佩斯和朱時茂兩個人,塑造的兩種完全不同人物之間的理解錯位和滑稽、搞笑的肢體動作和對話,才更容易讓觀眾代入和發笑。
首先從穿著打扮上來看,陳佩斯扮演的陳小二,穿著工人經常會穿勞動服和勞動褲,頭上戴一頂線帽,戴的還有點偏,觀眾一樣就能看出是一個剛剛進城打工的民工形象。
而朱時茂扮演的導演,則是穿著筆挺的西裝,帶著領帶,穿著油亮的皮鞋,一本正經拿著一個劇本,非常標準學院派導演形象。
這兩個人,一個長相普通,甚至帶著些猥瑣;一個濃眉大眼,看上去就顯得特別正派。從外表和長相上,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和反差。
可以說,從人物身份和人物外貌上,陳佩斯和朱時茂先天就建立起了一種對立和反差極大的人物關係。
在這種人物關係之下,想要創造笑料和包袱,就會非常容易。
果不其然,在小品一開始,當朱時茂給陳佩斯講戲的時候,告訴陳佩斯要表演的是“吃麵條”。
陳佩斯滿臉的喜悅就溢於言表了,作為一個生活在低沉的人,能夠演戲拿錢,還能免費吃麵條,當然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了。
所以,他才會在朱時茂看不見的時候,不斷地偷偷吃麵條。
這是非常符合人物心理和劇情內在邏輯的。
但由陳佩斯表演出來,他那個偷偷『摸』『摸』吃麵條的樣子,以及那種生怕朱時茂發現的膽小樣子,就成為了天然逗樂觀眾的笑料。
小人物的辛酸,和麵對朱時茂這樣的社會精英時的無奈,被陳佩斯的表演消解和重構了。
這就是陳佩斯早期小品搞笑的秘訣所在。
用小人物的視角和智慧,去嘲笑、調戲、甚至戲弄大人物,當然最終小人物也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被整個社會和規則反過來愚弄、制裁和戲弄。
幾乎是所有喜劇大師,剛剛開始進入喜劇表演領域時,他們的作品幾乎都會用這種方式,去逗樂觀眾。
這可以說是喜劇演員,最基本的喜劇表演方式和訣竅了。
彭毅誠透過對《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三部小品的反覆體驗和感悟,終於將這個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