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靜,在外面看來和往日沒什麼不同,但其實所有曹軍都手拿刀槍,身披甲冑,隱藏在城牆後、城門邊,整裝待命。
荀攸從垛口向下張望,呂布營中也靜悄悄的。模糊的月光灑落大小帳篷,荀攸在心中詛咒那些帳篷都變成墳包。
忽然,一杆白旗被高高挑起,在漆黑夜色中分外醒目。
===2。12補更===
荀攸朝後打了個手勢,身後人會意,把敵人來了的訊息一個一個傳了下去。
荀攸繼續向外檢視,他其實是有點擔心的,呂布那傢伙的武力值實在不能以常理來測算,雖然他們做好了準備,可還是怕到時攔不住呂布,弄巧成拙。
但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一味死守城池也不是制勝之法。
不過……
荀攸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從城下人的動向來看,來的好像只有幾千人……
難道是張遼一個人來了?
沒道理啊,如果是詐降,呂布一定會率大軍跟在身後,好等開城門的時候一擁而入。張遼一個人來算是怎麼回事?
荀攸快步下城,曹仁已領兵聚集在西門門口,見他下來,一點頭道:“先生等守城,我去會會這個張文遠。”
雖然有點奇怪,荀攸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便道:“將軍不可戀戰,得手即回。”
“放心。”
從城門的縫隙望出去,漸漸看到了敵軍的身影,藉著火把模糊的光亮,看見張遼出現在隊伍最前,依然是白馬長槍,形貌威風。
隔著護城河,聽到他低聲叫門道:“曹軍開城!”
曹仁猛地一揮手,鼓聲大作,城上蹲在垛口後的弓箭手齊刷刷站起。霎時,亂箭齊發。
張遼軍猝不及防,當頭的幾人率先中箭倒地,接著士兵們連忙揮舞兵器格擋箭矢。
秉持著節約一點是一點的原則,只射了一輪,曹仁就揮手製止了弓箭手,喝令:“開城門!弟兄們跟我殺!”
吱呀一聲,城門大開,殺聲震天,曹仁領八千精銳從門口衝出,
張遼喝道:“曹將軍,這是何意?”
“無他,取汝首級爾!”
荀攸囧,曹仁將軍你真有心情,這種時刻還能拽文。
曹仁馬兒旋風般衝到,對著張遼掄戟便刺,張遼挺槍迎上,“當”的一聲脆響,第一回合,兩人不分勝負。
曹仁兜轉馬頭,大喝一聲:“再來!”
於是乎,槍來戟往,你剁我砍,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以上純屬腦補。
……咳,事實情況是,荀攸在城裡,離得又遠,天色又黑,根本看不見曹仁和張遼到底是怎麼打的。他的任務只是看好家門,及時接應,不要讓張遼鑽了空子。
不過,話說,為什麼呂布還沒來?
張遼帶來的人馬看來不多,最多有三千人。大約是帶人太多就不像投降的樣子了。而他遇上了曹仁早有準備的大軍,很快淪為下風。問題是,曹軍迎戰的規模可是按照呂布親自領兵來準備的,呂布遲遲不露頭,是在打著什麼主意?
荀攸甚至開始懷疑張遼是真的要投降了。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快步跑來,低聲叫道:“先生,呂布攻打東門了!”
噢漏,原來是個聲西擊東之計!
荀彧立刻派人趕去支援東門。
雖然有些意外,但倒也並不擔心,濮陽東門有荀彧鎮守,料來還能擋得住呂布的進攻。
很快就聽到城東門傳來震天喊殺聲,戰爭激烈起來了。
一刻鐘,兩刻鐘,一個時辰,兩個時辰。
時間迅速地過去,戰爭殘酷地展開。
荀攸指揮弓箭手適時放箭,並不斷將傷員們接引回城內。一時又再度登上城牆,對曹仁高聲提醒道:“曹將軍,不可戀戰!”
這時他看見了張遼。
戰馬四蹄如飛,正在曹軍中往來穿梭,每出入一次便帶起一溜血光,勢不可擋。他帶領計程車兵越來越少,但他的動作並無遲緩,多次身陷重圍,卻每次都能突圍而出。
箭矢對他無效,兵器也不能傷他一根寒毛,有很多次鋒刃已到他身畔,卻被他以毫釐之差避過。
果然是勇將。難怪曹操會喜歡。
荀攸這麼想著,就走神了,而他忘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戰場上是絕對不能走神的。
他沒想到武將的眼力強於旁人,縱使黑夜之間,火光微弱,縱使人影重重疊疊,但若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