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文章有疏漏定然是勃然大怒,可林軒毅卻沒有絲毫動氣,只是微笑著一拱手道:“請指教。”
“指教談不上,閣下之文如下:‘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胤祚張口就來,一口氣將全文都背了出來,接著笑呵呵地說道:“其疏有一:倦乎者無,‘無倦’(1)屬後句雖與本題相關但並不是題意所示,略有離題;其疏二:先憂後樂者鮮乎(2),鮮字恐有不妥,本貝勒以為改為賢字更佳。”
林軒毅愣了一下,這才再次行禮道:“多謝貝勒爺指點,學生慚愧。”
胤祚呵呵一笑道:“不必客氣,今日得識先生實乃三生有幸,時辰不早了,本貝勒得先行一步,待先生金榜題名之時,本貝勒定邀先生一醉。告辭了。”話音一落,胤祚逍遙而去。
註釋(1)無倦的意思是不懈怠,此語出於《論語》,是胤祚所出的題目《先之勞之》的下文,八股文講究的是緊扣題目,不得多言也不得少言,“無倦”一語雖是本題的下文,但在文中出現卻有離題的意味在內。
(2)先憂後樂出自於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第一部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三十二章望月樓風波(一)
手機電子書·飛庫網 更新時間:2008…11…11 15:37:32 本章字數:2249
胤祚走得倒是瀟灑了,卻把煩惱留給了林軒毅。林軒毅自幼遊學天下,算得上見識多廣,加之又是個七巧玲瓏之人,哪會看不出胤祚的拉攏之意。按林軒毅的本心只想當個辦實事的清官兒,壓根兒就沒打算為哪個阿哥服務:天子的家事不是那麼好參與的,一旦捲入其中那就身不由己了,搞得好,算是從龍之功,卻也得防著主子卸磨殺驢,搞得不好那就是身首異處的下場。
胤祚雖是驚鴻一現,可表現出來的風采和學問卻是林軒毅平生僅見,說心中不佩服那是假話,可若說就此投靠了胤祚,卻又有違平生志願,再者,胤祚雖來去匆匆,卻絕不會就此消失不見了,想來還會另有謀劃。林軒毅心裡頭既不願得罪了胤祚,又不願捲入其中,著實有些煩悶。林軒毅原本就是個慎言之人,如此一來,話就更少了,旁人或許看不出,可其餘四傑卻都若有所覺,只是不方便追問究竟發生了何事。過了十數日,趁著立冬的日子,眾人提議到城中望月樓一樂,算是冬令進補,順便讓林軒毅開心一下。
望月樓,那可是京城第一名樓,能踏入其中的非貴即富,沒消費個千兒八百的別想出門,到望月樓買醉對於其他學子來說是可望不可求的事兒,可卻難不倒秦浩與遊曳,這兩位一個是山西巨賈之子,一個是吏部侍郎之子,手上有錢不說,門路也廣得可以,不但能進望月樓,還謀得了一個不小的包廂,一行五人在包廂中飲酒唱詩卻也頗為熱鬧。俗話說得好:酒飽思淫慾,這夥子人雖非好色之輩,可叫個歌女來唱個曲兒卻也是佐酒的佳事兒,再說望月樓就靠著歌舞、姑娘出色,要不光酒水也用不了多少銀兩,這大節日的來一趟不容易,怎麼著也得瀟灑一回不是?這不,秦浩剛吩咐一聲,侍立在包廂外的小廝立刻請來了一位歌女。
但聽樓板輕響,一位二八佳人款款而入,一身青衫,手中一面琵琶遮住了半邊臉,低著頭對眾人福了一下,坐在一張小几子上,手指輕拈琴鉉,朱唇微啟,一首曲兒響了起來:“……恰便似桃片逐雪濤,柳絮兒隨風飄;袖掩春風面,黃昏出漢朝。蕭條,滿被塵無人掃;寂寥,花開了獨自瞧……”卻是一首昭君出塞,曲調幽怨纏綿,如痴如夢,讓人聽了不免跟著有些神傷。
望著歌女那張清純的小臉,聽著這熟悉的曲調,林軒毅心裡頭一陣迷茫,不由地想起了早逝的妻子:這曲調,這神情實在是太像了,婉兒當年臨去前唱的正是這首曲兒,八年了,婉兒你在那邊還好嗎?林軒毅一口喝下了杯中的殘酒,拿起筷子輕輕地打著節拍,慢慢地跟著哼唱起來,眼中升起了一層的薄霧。
“他孃的,嚎喪啊!”隨著喝罵聲,一個錦衣綢緞的漢子撞開了包廂的門,氣勢洶洶地打上門來了。這漢子身材高大,滿臉的橫肉都冒著紅光,渾身的酒氣,看樣子是喝高了,來撒酒瘋的。
“徐懷義?今兒個又喝高了吧?”這貨遊曳識得,是刑部尚書徐乾學的孫子,才學沒半分,為人差到極點,整日裡跟索額圖的小兒子索薩、京城九門提督鄂倫的三兒子鄂昆泰混在一起,號稱京都三惡少,仗著父輩的庇佑盡幹些沒屁眼的勾當。
徐懷義眼一斜,認出了遊曳,雖知其父是吏部侍郎,卻也沒多大在意,罵罵咧咧地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