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胤祚猛地合上摺子,一個鷂子翻身一躍而起,落在郭琇身前,伸手扶起“一本”大人,語帶激動地說道:“郭大人,此事重大,若是暗參,只怕留中不發的可能性居多,不若如此……”胤祚貼著郭琇的耳朵快速地說著,郭琇頻頻地點著頭,末了抹了抹鬍鬚道:“多謝貝子爺提點,下官明白了,這就照著去做。”
“上朝!”隨著司禮太監高英年一聲高呼,今兒個的早朝正式開始了,文武百官走著碎步踏上了宮中的上朝正道,皇族在中,文武分居左右,除了腳步聲沒有一絲的雜音,好一派肅穆莊嚴的氣象,只是大多數官員的嘴角露出掩飾不住的笑意,因為今天將上演一場大戲。此刻,大戲的主角之一胤祚正走在百官之中,身前是剛封了貝勒而自得意滿的大阿哥和福全等幾個老輩子王爺,胤祚的小身形夾雜在皇族中,被徹底地淹沒在人群裡。
今兒個早朝,只有幾個不太重要的大臣上奏,所奏之事也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無論是康熙還是諸臣工都沒把心思放在這些小事上,隨口議論了幾句就打發過去了。再不開眼的臣工到了此時也都明白今兒個不是上本的好時機,一時間大夥兒都靜了下來,都拿眼看著康熙,就等著老爺子發話,好看戲了。
大殿內充滿了詭異的氣息,冷場了好一陣子,康熙發話了:“沈正文。”
“臣在。”文官佇列的末尾快步走出一人,一頭跪倒在地。
康熙斜靠在寬大的龍椅上面無表情地說道:“沈愛卿,你的摺子朕看過了,朕深以為然,但有人卻不以為意,打算跟你沈大人來場御前官司,沈愛卿以為如何啊?”
“臣無異議。”
“那就好。胤祚。”
“兒臣在。”胤祚大步走出皇族佇列,同樣也是跪倒在地。
康熙慢悠悠地說道:“理不辨不清,話不說不明,今兒個朕就給你個自辯的機會。”
“是,謝皇阿瑪。”胤祚磕了個頭,起身與沈正文相對而站,客氣地說道:“沈大人是朝廷重臣,就先請吧。”
“老臣不敢,貝子爺乃天璜貴胄,還是貝子爺先請。”
這些子客套話都是題中應有之義,雙方客套了幾句後,沈正文首先發難了:“子夏雲:‘雖小道,必有可觀者,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1)貝子爺乃天家貴人,事此小道,不僅與法不合,於理也不通。”
靠!背聖人語錄,誰怕誰啊!胤祚立刻介面回道:“聖人云:‘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2)由此可見聖人並不反對求富貴,只要不是違反天道的富貴,聖人是鼓勵的。本貝子所作所為一不傷人害命,二不欺行霸市,又有何不可為之說。”
沈正文不愧是兩榜進士出身,立刻還以顏色:“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3)貝子爺年歲尚小,理應埋首經書,追尋前賢足跡,事此小道實為捨本逐末,老臣深為痛心。”
……
“仁君重農不重商。”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管子(管仲)大賢亦不輕商。”
……
一大一小兩個辨手滿口子聖人云,子曰地辯了起來,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一時間朝堂之上火星四濺,語錄亂飛,諸位大臣都聽得津津有味,渾然忘了君前不得失禮這條規矩,不時地為雙方的精彩言辭叫好,康熙老爺子也含笑不語,絲毫沒有干涉這場辯論的打算。
胤祚對於經書子集雖也算得上精通,但真要跟沈正文這麼咬文嚼字地糾纏下去,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勝算,因此辯了一陣之後,胤祚丟擲了重型炸彈:“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4)本貝子手上南北共四個廠子,計有夥計五百餘人,原本皆屬赤貧之人,生活無著,然自進廠以來,家家有屋,衣食無憂,孩子還能上得起學,此不可謂不仁吧。再有,本貝子依法納稅,兩年累計上繳各種稅收白銀八十萬兩,此皆有據可查,也不可謂是不義吧。本貝子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有些人就不同了,俗話說得好,正人先正己,若是自己不乾淨還要去指責別人,那才真是個笑話呢。”
胤祚這話擺明了就是說沈正文屁股底下不乾淨,頓時將沈正文激得眼冒金星,手指著胤祚道:“你、你、你……”好一陣子才冷靜下來道:“貝子爺,這是朝堂,講話要有證據。”
“證據?下官這裡有!”文官隊伍中冒出個人來,大步上前,一頭跪倒在康熙面前大聲道:“臣僉都御史郭琇有本上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