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無花果,不論生長在哪裡,都根深葉茂,果實累累,它的果實愈熟愈紅豔。人們讚美它,不像桃李樹在結果之前,先以奇葩滿樹來風采照人,而只要一颳風下雨,則落花滿地;更不像夾竹桃,從春到夏,繁花似錦,炫耀自己的豔麗多姿,實際上卻華而無實。無花果純樸無華,還未見它的花貌,已經是果滿枝頭了。
難道無花果真的是不開花就結果嗎?
其實,說它無花,完全是誤解。世界上很少有無花而結果的植物。無花果同其他植物一樣,也是先開花而後結果。所不同的是,無花果的花是腋生的隱頭花。因此,在人們還未見它開花時,果子已經悄悄地從葉下鑽了出來,所以,叫它“無花果”。
無花果,葉大色墨綠。樹姿優美,是美化環境、盆栽觀賞的佳品。其果實不僅香甜味美,而且營養豐富,還可入藥。
無花果還是防汙染的“衛士”,它對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氯化氫、二氧化碳。硝酸霧以及苯等物質,有一定的抵禦和吸收能力,在產生大氣汙染的廠區裁植無花果,可以起到淨化空氣、改善環境的作用。
“花朵”像鴿子的樹
1860年,英法聯軍大肆進攻、洗劫北京城,火燒圓明園之後,清朝政府被迫簽訂了城下之盟——中英、中法以及中俄《北京條約》。歷史學家將這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結果是中國進一步喪失了大片領土和許多權益,隨之,更多的外國傳教士和冒險家擁入中國。
1869年春,在中國四川青衣江上游的寶興地區,一個叫穆坪的地方,來了一個滿臉大鬍子的高鼻深目的法國傳教士。他名叫大衛,這一年41歲,是第二次來到中國。大衛的興趣十分廣泛,其中,尤喜種植花草,採集植物標本。他32歲那年,借傳教的機會,到中國的河北地區採集植物標本。三年以後,他帶著大量標本返回了法國。
大衛來到穆坪,眼前蔥蘢一片的植物世界,令他驚歎不已。一天,他來到一片樹林間的開闊地,看見了令他終生難忘的情景。事後大衛回憶道:“我來到一處美麗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美麗的大樹。那樹上長滿巨大的美麗的‘花朵’。‘花’是白的,好似一塊塊白手帕迎風招展。春風吹來,又好像一群群鴿子振翅欲飛。”
大衛把這種大樹稱為“中國的鴿子樹”,事後他還發現,鴿子樹的白色大“花”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苞片,這種苞片最長可達15厘米,寬3~5厘米。我們所看到的鴿子樹“花”既然是苞片,那麼真正的花在哪兒呢?
大衛仔細研究了鴿子樹的結構,這才知道,鴿子樹花的數量很多,但卻很小,許許多多的紫紅色小花組成了一種叫做頭狀花序的結構。在頭狀花序中,雄花數目很多,它們大都長在花序的周圍,而中央則是雌花或*花。鴿子樹的花序直徑約有2厘米,它們處於白色苞片的包圍之中,微風吹來,人們只看到鴿子般展翅的苞片,卻忽略了花序的存在。
大衛將鴿子樹的標本帶回了法國,植物學家們竟將鴿子樹命名為“Davidiainvolucrata”。“involucrata”的意思是“有苞片的”。“Davidia”是“大衛發現的”意思。由此可見,大衛發現的鴿子樹,在植物學家的心目中分量有多重!
現今我們知道,鴿子樹其實就是中國特有的“活化石”——珙桐。珙桐的科學價值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在距今200~300萬年以前,珙桐的“足跡”遍佈全世界,由於第四紀冰川的影響,珙桐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都絕跡了,而在我國貴州的梵淨山、湖北的神農架、四川的峨眉山、雲南的東北部地區,以及湖南的張家界和天平山的海拔1200~2500米的山坡上還留有小片的天然樹林。這些遠古年代的遺物,就像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一樣,能幫助人們瞭解與地球、地質、地理、生物等有關的許多奧秘,又因為它們是活著的,所以叫它們“活化石”。正因為這個原因,珙桐成為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國家還專門為這些“活化石”劃定的保護區。
19世紀末,珙桐被引種到法國,以後又來到英國以及其他國家。如今在瑞士的日內瓦市,人們常在庭園裡栽種珙桐,每到花開季節,珙桐花花香襲入,引得不少遊人留連忘返。
珙桐的果實成熟時,頗像一個個尚未成熟的野梨,因此,在產珙桐的地方,珙桐又被叫做水梨子或木梨子,雖然此“梨”果肉酸澀難以下嚥,但對於渴到極點的趕路人來說,這“梨”倒也能救急。
珙桐的樹形優美,是一種很好的綠化樹種,它的種子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