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大商人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狀,說他是錯治了病。當地的官吏判他“肉刑”。
緹縈聽說父親要被押到長安,提出要陪父親一起上長安去,家裡人再三勸阻她也沒有用。
緹縈到了長安,給漢文帝寫了一個奏章。那奏章上寫著:
“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他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沒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可是受了罰,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於是,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子。漢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肉刑。這樣,緹縈就救了她的父親。
………【第十六節 周亞夫治軍】………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軍臣單于起兵六萬,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東南)和雲中(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漢文帝派三位將軍帶領三路人馬去抵抗;為了保衛長安,另外派了三位將軍帶兵駐紮在長安附近:將軍劉禮駐紮在灞上,徐厲駐紮在棘門(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周亞夫駐紮在細柳(今咸陽市西南)。
有一次,漢文帝親自到細柳犒勞軍隊。當漢文帝的先遣隊到達了營門的時候,卻被守營的崗哨立刻攔住,不讓進去。先遣的官員威嚴地吆喝了一聲,說:“皇上馬上駕到!”
營門的守將毫不慌張地回答說:“軍中只聽將軍的軍令,將軍沒有下令,不能放你們進去。”
當文帝的車駕到的時候,守營的將士照樣擋住了。沒有辦法,漢文帝只好命令侍從拿出皇帝的符節,派人給周亞夫傳話說:“我要進營來勞軍。”
於是,周亞夫下命令開啟營門,讓漢文帝的車駕進來。
護送文帝的人馬一進營門,守營的官員又鄭重地告訴他們:“軍中有規定:軍營內不許車馬賓士。”於是,漢文帝吩咐大家放鬆韁繩,緩緩地前進。
到了中營,只見周亞夫披戴著全身盔甲,拿著兵器,威風凜凜地站在漢文帝面前,拱拱手作個揖,說:“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允許按照軍禮朝見。”
漢文帝聽了,大為震動,也扶著車前的橫木欠了欠身,向周亞夫表示答禮在回長安的路上,漢文帝的侍從人員都認為周亞夫對皇帝太無禮了。可漢文帝卻讚不絕口,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像周亞夫這樣治軍,敵人怎敢侵犯他啊!”
………【第十七節 晁錯削地】………
晁錯原是景帝當太子時的一個管家,漢景帝即位以後,把他提升為御史大夫。
到漢景帝那時候,諸侯的勢力很大,土地又多,有些諸侯不受朝廷的約束,特別是吳王劉濞,更是驕橫。晁錯眼看這樣下去,對鞏固中央集權不利,就對漢景帝說:“吳王一直不來朝見,按理早該把他辦罪。他越來越狂妄自大。他還私自開銅山鑄錢,煮海水產鹽,招兵買馬,準備叛亂。不如趁早削減他們的封地。”
漢景帝還有點猶豫,說:好是好,只怕削地會激起他們造反。
晁錯說:“諸侯存心造反的話,削地要反,不削地將來也要造反。現在造反,禍患還小;將來他們勢力雄厚了,再反起來,禍患就更大了。”
漢景帝聽了晁錯的話,決心削減諸侯的封地。過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個郡,有的被削掉幾個縣。
不久,吳王劉濞打著“懲辦奸臣晁錯,救護劉氏天下”的幌子。煽動別的諸侯一同起兵叛亂。公元前154年,吳、楚、趙、膠西、膠東、甾川、濟南等七個諸侯王發動叛亂。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
看叛軍聲勢很大,漢景帝有點害怕了。此時,朝廷上有個妒忌晁錯的人就說七國發兵完全是晁錯引起的。他勸漢景帝說:“只要答應七國的要求,殺了晁錯,免了諸候起兵的罪,恢復他們原來的封地,他們就會撤兵回去。”接著,一批大臣上奏章彈劾晁錯,說他大逆不道,應該腰斬。漢景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批准了這個奏章。就這樣一心想維護漢家天下的晁錯,莫名其妙地被腰斬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