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至於英國的生產廠家,反正是要做生意的,當然也樂於滿足這個不懂行的顧主的要求,便照英國鋼鐵廠的機爐裝置,製造了一套啟運中國。
漢陽鐵廠建成後,使用大冶的鐵礦石。本來大冶礦石的鐵含量在60%以上,是品位很高的鐵礦石,但用這套裝置生產出來的鋼,卻不能用。原因是:英國的裝置是根據英國使用的原料設計的,與大冶的礦石根本對不上號,使得該廠十幾年也煉不出一噸可用的鋼來。於是,這位“張文襄公”在近代經濟史上,也就給人留下了一個笑柄。我們國家的《中國近代工業史料》也編入了張文襄公的大謬。
第二個洋相是:選址違反了工業定位原則,浪費了大量資金。
廠址的選擇經過一番爭議。據《葉景葵記漢冶萍》一文記載:“擇建廠之地,有議設爐於大冶者,張嫌其照料不便。久之,乃得地於龜山之麓。襟江帶河,形勢雖便,而地址狹小,一帶水田,不得不以巨資經營之。”僅廠基填土就耗了百餘萬兩銀子,可見當時是下了血本的。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在龜山之麓建廠呢?
這就和上面說的那首詩有關係了。張之洞既然是考試出身,自然對這首詩有很深的感情。他下諭:一定要把鐵廠建在黃鶴樓上看得見它冒煙的地方。既然有詩為證,黃鶴樓上看得最清楚的地方,莫過於漢陽了,設廠在漢陽,也就無可厚非了。當年的漢陽鐵廠,就在龜山旁邊,現在的晴川飯店大廈後面一帶。
上面已經講到,龜山之麓,一帶水田,僅廠基填土就耗資白銀百餘萬兩,這已經是十分蠢了。而建成開工之後,漢陽沒有原料,需要從大冶運礦,萍鄉運煤。當時運輸不便,大成問題。根據工業定位原則,首先要求資源得到充分應用,社會勞動大量節省,在最近距離內把供、產、銷、運緊密結合起來。一句話,也就是希望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同時,工業生產,是要把原材料經過生產過程變為產品,它有失重、改形、變換效能等變化。凡是失重多的原材料,生產應接近原料產地;凡是失重少的原材料,生產應接近消費中心;凡是化學反應快,容易變質的原材料,應就地生產;凡是產品易燃、易碎、運輸困難的產品,應接近消費區生產。等等。這些都是辦工業必須具備的起碼知識,而張之洞不懂這些尚且情有可原。但是,自己不懂,為什麼不能不恥下問,集思廣益呢?
鋼鐵工業使用的原材料失重多,一般地說,首先應考慮接近原材料產地生產這一原則。當然,也還有一些因素應綜合考慮。總之,在“黃鶴樓上看冒煙”絕對不是工業定位的一條原則,這不過是張文襄公留下的又一個笑柄之一。
第三個洋相是:企業官僚化。
漢陽鐵廠在經營方面更是一塌糊塗,企業和衙門完全一樣。據當時一些報紙記載,這個鐵廠凡“督辦到廠一次,全廠必須懸燈結彩,陳設一新,廠員翎頂衣冠,腳靴手本,站班迎迓。”“督辦之下,復設總、會辦,月支薪水二百兩、一千兩,一凡綠呢轎,紅傘親兵、號掛,以及公館內所需一切器具、伙食、菸酒零用,均由廠支給。”而且該廠辦事人員過多,大多數又是有權有勢的官僚們的親友。他們既不懂冶煉技術,又不懂企業管理,據說,終日酣嬉,不務正業,經常搞得廠裡無煤可用,無鐵可煉。該廠破土動工建成投產三年,到了光緒22年,投資的650萬兩銀子用光了,張之洞多次奏請撥款也撥不下來。於是,漢陽鐵廠只好招募商股,改為官商合辦,把包袱甩了出去。
“諸位!”夏天把《張之洞辦鐵廠》的故事講完後,對大家說:“張文襄公是名人,到現在我們還能在新華書店買到他的文集。但是,一個人——不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只要你的認識偏離了客觀實際,在行為上違反了客觀規律,所做之事都會與自己的目的適得其反。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尊重客觀和辯證原則,這就是我今天要講這個故事的目的。”
……
夏天開完科務會,樂得輕鬆,讓大家早早地回了家,忙他們一年一度的元宵湯丸去了。(未完待續。。) 1998年2月4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初八,立春。
今天是春節後返工的日子,上午八時,夏天準時到達支行。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後,稍為擦了一下桌子,支行辦公室機要員韓小妞和財務室新調來的會計高尚兩人首先聯袂前來拜年,夏天按照往年的慣例仍是給她倆每人一個紅包。接著,汪洋、李國蘭、申平成為給夏天拜年的第二梯隊,也履行了慣常的恭賀手續。然後,熊自倫、任爾為、李朝陽亦魚貫而來拜年。
在黨員隊伍中,辦公室主任許愛群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