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 頁)
夏天趕到的時候已經是六點鐘了,他上到酒家的二樓,看到李朝陽的哥哥,也就是十八子實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陰鄉站在二樓入口,胸前佩帶著迎賓的的胸花,他身後兩個服務小姐坐在臨時服務檯的後邊,承擔著舊時候做紅白喜事時的司庫工作,說得簡單一點,也就是收取眾賓客交來的紅包錢物的相關事宜。
收受禮物這行當,如果有人從時間跨度去比較,千百年來,收受禮物的方式可以說萬變不離其宗,著實改革得不多,步子也邁得不大。收還得一樣的收,只是有兩點有所改變:一是收受的品種上已經不同,二是饋送或收受的時機上有點變化。
古時候,人們用稻米作禮物的有之,用雞牛豬羊作禮物的有之,用綾羅綢緞送禮的有之,總之,那時真是不拘一格,只要你高興送禮,送什麼給我,我都笑納。
發展到後來,就像《貨幣銀行學》上講的,隨著一般等價物集中表現為金銀,尤其是代表金銀的銀票(紙幣的前身)流通後,聰明的中國人不但把禮物集中為送銀票,還創造了很多在不同的紅白喜事上送禮的專有名詞,而且是萬萬混淆不得的。例如,一個老人死了,人們要送禮給他家屬的時候,在禮包上的正中間位置寫上“香儀”兩字,然後在左下角寫上“xxx具”;這裡還有規矩。當被弔唁之人是上了九十歲仙逝的,這白事就要當作紅(喜)事做,香儀就要用紅紙包著,九十歲以下的,香儀錢則用白紙包著。而且,這種禮物必須在死者落土以前要送出去,落了土再送就是失禮。
此外,普遍的喜事,比較常用“賀儀”來表示,左下角仍然寫上“xxx具”。將紅包遞給司庫就行了。還有,小孩滿月寫上“糖儀”,老人壽誕寫上“壽儀”。如此等等,恕不能一一敘述。
到了現代,改革舊風俗的熱潮首先在城市颳起。上面所說的“香儀”被人們說成“慰問金”。當一個處於要害崗位的有權人家失去了親人,半年以內也有人敢送“慰問金”給他以示慰問。當然。被人慰問一番的當事人也不好發火,只能不太情願地默默被人用錢慰問一番。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也許現代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了,人們收到紅包,很少看到紅包上寫上什麼字的,這有很多好處。也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試想,如果你在一個晚上求兩人辦事,都要送紅包,姑且說一個姓李。一個姓楊吧,如果你在紅包上寫了名字,在忙亂中拿錯了紅包,正好調了個兒,而且送出去了,你就悔之晚矣!
當然,小的沒有看到過別人送錯紅包的事情發生,倒看到過女孩子送錯情書產生的尷尬:
三十年前,有一個小的認識的鄉村小學女教師,在一個晚上寫了兩封信,一封寫給她在縣城工作的父親,一封寫給同在縣城工作的情人。她是在分別寫好了兩封信的內容後,再寫兩個信封,然後不經意地將信紙裝進信封。第二天,請郵遞員帶到鎮裡的郵局,往縣城送去。三天後,情人收到了信,但一看內容是女孩寫給他父親的,他知道是壞菜了,而女教師的學校又沒有電話,聯絡不上。這時,他急中生智,馬上騎車到了女教師父親的單位,一問,他下鄉了,便向單位保衛人員問起他父親的信件來。而這位教師的父親是單位的領導,保衛人員百思不得其解,他怎麼能要我領導的信件呢?便越發保護得緊要。到了晚上,這幾個保衛偷偷地將信件用溼毛巾沾了信封口開啟,不一會兒,這信的內容就在幾人的手上傳來傳去。當這位當父親的單位領導下鄉回到單位,一連串有趣的笑話便傳開了。後來,這女孩有時到縣城來找他父親,還沒有進單位的門,心裡已經像懷揣著一隻兔子一樣“卜卜”直跳,臉上不時掛滿紅霞。
不說那麼遠了,還是先把紅包的事講完吧!
現在,如果是即席出席酒宴,主辦方通常會買一本燙金的《嘉賓冊》,來者不管字寫得怎麼樣,在入門的當口,把紅包放下,自然有人估計來人禮物的大小和輕重。然後,簽上你的大名就可以了。
話說夏天來到新城酒家二樓,李陰鄉拱拱手說:“歡迎夏經理光臨!”
夏天也拱拱手說:“恭喜!祝賀!”
李陰鄉說:“同喜,同賀!請進裡面坐。”
夏天來到兩個小姐看守著的迎賓臺,也就是古時候的司庫工作的地方,在兩個小姐的看護下,給了一個紅包丟在用紅紙包好的硬紙箱裡。然後,從一個小姐手上接過筆,在《嘉賓冊》上寫上“夏天”兩字,到裡面的一張桌旁坐下。
夏天坐下後,看到信貸科的張波、舒光榮、任爾為等人在忙上忙下,夏天也感到滿意。過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