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
在我們國家,女孩子崇尚粗獷之美的時間不長,是最近幾年才悄然時興的事。當然,任何一種審美觀乃至事物的流行都有它的內在規律。你只要讀懂了它,就會很釋然。人們在研究後發現,粗獷男人受到人們尤其是女人的偏愛,起碼有兩個以上的理由:一是粗獷意味著身體強壯有力、健康耐用,過去人們不是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而今已經改成:“健康是福”,現代社會只要有健康、有知識的人,什麼奇蹟都可以造出來,還有什麼東西能比“健康”二字更值錢的呢?二是人們對女人的要求,比古代社會更高了:身材要苗條,該瘦的地方一定要達到皮包骨的程度才是美的境界,該挺的地方也應該毫不含糊地“挺好”——也就是“做女人‘挺好’”,只是身體的一、兩處應該有點血肉。這樣一來,有關女人的美的標準,就向著病態美的方向發展。這便遠離了中國傳統的肥環瘦燕的審美觀。
小的不敢評價古代與現代審美方面的哪個標準對女人更公道、更客觀,但是,要求對男的以粗獷美作為美男子的選秀條件,倒覺得是很符合人類發展方向的。遠的不說,就說因為女的越來越美就意味著越來越瘦,這樣的美女必須找到有粗獷美的男人來保護,以便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另外,男人也不能病啊!家庭主婦都是些瘦女子,一家的生計就由男的全擔著了,奶油小生能擔得了家庭重負?所以,種種現實的需要,就使女性青睞粗獷之男。這樣一來,還不讓男人世界立見高下?
當然咯,人們對男人看法的改變也是經過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演變而來的。
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堪稱中國對外開放視窗的廣z,不少年輕的女大學生的審美標準就悄然在變化著。她們往往喜歡不拘言笑的,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不怒自威的,甚至是臉上帶點殺氣的男同學作為自己的交友首選,或者崇拜物件。
在改革開放之初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考生沒有什麼年齡限制,被考上的有三十多歲的老高中生、在職工人、農民、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軍人,也有應屆高中畢業生。而當時年齡大的,處事比較老練的,有點陽剛之氣的,顯然比應屆的高中畢業生考上大學的更受女同學的垂青。
當時,廣z有一間大學的經濟系,招了50個學生。其中三分之二是女學生,在十五個男生中,有十個都是有相當經歷的歷屆高中畢業生。這些人頗受女生的青睞。其中,有一個男生更是到了三十五歲的年齡。說起他的經歷也很複雜:高中畢業後,在部隊當了兩年兵,當了一年解放軍的班長,復員後在自己的家鄉當上了大隊(村)的黨支部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副村長)。在農村結婚生子。與高中畢業時隔十來年後,參加了國家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考試,被錄取而上了大學。由於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過了不短的歷程,對同學也有別樣的冷漠。加上在他那充滿殺氣的臉上,還留下孩提時代長麻子時的斑點,讓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一個善主。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人,讓全系三分之一的女同學著迷得緊要。
當時,有個男同學不解地問其中一個女同學:“從我們男人的角度看他,假如請他躺下,你就是盛滿一碗水,往他臉上倒,也不會掉下一滴來,怎麼說也不是漂亮的男人,你們為什麼對他那麼入迷呢?”
這女同學說:“就你所說,他臉上都能裝一碗水。可想而知,他的心裡可以裝下什麼?何況,他臉上裝水的地方就是人們常說的法令紋,法令紋都能裝下一碗水,讓哪個女人跟著他也是安全的。”
這女孩說的沒有錯。這個男同學大學畢業後。在人生仕途上一直高掛雲帆,風光無限。轉眼十來年功夫。已經官至省正廳級幹部。
看官,小的有點把話扯遠了。話說張魚雖然長著粗獷型的外表,也深得女孩子的喜歡。但是,他的運氣卻沒有上面說的那個“七七屆”大學生那麼好。前者是知道女性的厲害,看得碰不得;而張魚卻是偏好這一口,看著看著就喜歡。就想交為朋友,就想盡情地發揮一番。這女人哪,古時候,有人把她們比作醋罈子。並贈送了一個專有名詞:“吃醋”。通常一個女人的心中都喜歡完整地裝上一個男人,別人不可以搶胳膊要腿的橫刀奪愛。否則,就會跟你拼命。而張魚顯然對女人的這一層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加以認識,在他的腦海裡裝滿了不同的美女,就像一個房間裡堆滿了不同品牌的酸醋。因此,想不出問題都不行。
張魚性格上是粗獷型不假,奈何他在工作上也是粗放型的:平日裡不甚了了,領導交辦了就做,沒有交辦,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樣下來,身上積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