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應了那句話:想要拍大片掙大錢?把你的觀眾當做幼兒園小孩看吧。
然而,雖然周瑜之死誰都知道實際上不算是諸葛亮的錯,但還是有不少喜歡周瑜的觀眾們開始遷怒了。如果不是諸葛亮,周瑜的計策未必會失敗,他的計策不失敗,就不會被孫權推出去當擋箭牌。這並不是多有道理的想法,只是每個人都有立場,難免如此。
劇情並不因為人們的感情而改變,依舊進行著。
這一場橫跨整個中原的戰亂依舊在持續。戰亂、天荒、瘟疫、異族、中原已十室九空,但戰爭依舊不停止。
曹操自華容道逃生,關羽敗走麥城,丞相揮淚斬馬謖,劉備白帝託孤。三國之間此起彼伏,當初的英雄們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現下,是屬於後輩們的時代。
劉禪繼承了蜀國。但這個國家是負擔在諸葛亮肩頭的。
諸葛亮的年紀已經大了,當初那位風度翩翩的謀士,如今也有了白髮。
他要北伐了。劉禪並非雄主,他頂多能夠守成,但開拓不足,假如沒人能夠在他之間完成北伐之舉,日後就應當是曹魏南征了。
他寫了一封《出師表》,就是那一封被無數人拿出來品了又品讀了又讀的《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這樣說自己,太過謙卑。水鏡先生門下臥龍之名,誰人不知?他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謀士之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天下英雄無不投奔明主,但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明主。就像郭嘉選擇了曹操,至死不悔,就像周瑜因孫策早逝,最終也不得施展。這些謀士們是忠誠的,他們忠誠的其實不是某一個主公,而是忠誠於他們自己,忠誠於他們想要於這天下棋盤上下子的*。但這樣的忠誠無比穩固,就像諸葛亮,與劉備多年君臣。以劉禪之資質哪裡值得他輔佐?以他的名望,即使想要篡位也並非難事。只是在他心中。既然被劉備託孤,既然將阿斗視為自己的孩子,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情?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原來都已經這麼久了。他曾經是南陽隱者,如今卻是蜀國丞相,早已習慣了事事為蜀國做打算,為這個國家費盡心血。他的確是將阿斗當做兒子看的。即使是寫一封呈上的《出師表》,也在字裡行間說著先帝,沒有半分真正的臣子痕跡,分明是身為長輩對後背的諄諄教誨。
劉備又何德何能竟得臥龍這樣的人才相助?
他在《出師表》最後寫“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不是真的不知所言,只是知道自己說了太多東西,他想要將自己的閱歷灌輸到阿斗腦子裡。但是卻又知道阿斗不懂那麼多,於是只能用一句“不知所言”作為縱容,不急著這樣逼阿斗,那是他看大的孩子。終究他應該可以為這個孩子鋪好路的。
成秋屏左右看看,在銀屏上多彩的光芒對映下。無論是曹桓還是易水輿的表情都有些不贊同。她知道這兩個人的想法,無非就是如果他們是諸葛亮。絕對不會如何如何。但是有點時候,越是完美的人越不會被喜愛。人們之所以喜愛諸葛亮,一方面是為他驚採絕豔,智計出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他的這些不完美。對蜀國的忠誠也好,對阿斗的縱容也好,逞強也好,當人們喜愛一個人的時候,這都是能夠被理解的。而誰又會真正討厭一個和你一樣內心有著種種弱點的人呢?
只是觀影者們已經知道恐怕最後的結局要來了。
因為他們知道在首映式上諸葛亮的那句詞。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們不知道為何諸葛亮會出師未捷,也不明白他是怎麼死去。回想成秋屏曾經拍攝過的電影,如李白者未逢伯樂,如嵇康者當權不容,如岳飛者遭遇奸佞。難道這蜀國也會出現排斥諸葛亮的人,使得丞相落入那樣的境地嗎?只是以諸葛亮在蜀國的名望,怎麼都不像是會發生那樣的事的樣子。整個天下,誰人不知他的忠誠和能力?朝中所有人都服他,坐在皇位上的阿斗更不會害他。那,還能如何呢?
對於成秋屏來說整個答案非常簡單。*之外,還有天災。而天意如此的時候,一切更加無可挽回。諸葛亮一生順遂,但終究也擋不過天意。就像當初他千叮萬囑卻最終只能痛失街亭斬馬謖一樣。有的事情註定了,就難以改變。
這個戰亂的,四十歲已經算是老了的時代,諸葛亮的年紀已經夠大了。而他多年一肩挑下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