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鼻端的抽泣。
然後,日軍一路攻到了南京。
周旋不得不離開了南京,去到陪都重慶,那裡如今還是安全的。然而,當初的南京也是安全的。一個國家為了戰爭不得不選擇改變自己的首都,如今的局勢,竟然已經到了這個程度了嗎?
人們沒有想太多,無論如何,總要活下去。有的人選擇和周旋一樣離開了南京,有的人卻因為祖產而選擇留下。日軍未必能夠攻下南京的吧?這裡到底曾經是首都……或者,就是攻下來了,也不會把他們怎麼樣?
善忘的人們總是記不住這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幾次大屠殺。
所以他們迎來了那一場大屠殺。
這個時候的人們怎麼會想到,在多年後,竟然有人能夠說這場屠殺不過是無稽之談,將那地基之下的累累白骨當做無物。有人鈔票擺著製造了這一場戰爭的惡鬼,將他們視為英魂……
他們怎麼想得到,文明國家,文明世界的人,竟然可以做出如屠殺這樣滅絕人性的舉動!
善良習慣了的華夏人怎麼會想得到!
第217章 南京
後世,成秋屏是去參觀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
在去之前,她一直以為自己會感到十分悲傷,畢竟人總歸逃不脫物傷其類的感觸。在那些同胞的屍骸之前,怎麼會不掉淚呢?又或者在直面那麼多屍骸的時候,會有些恐懼?
但是最終她帶去的那一包紙巾一張也沒有用到。
一整個紀念館參觀下來,心中只剩下一種名為憤懣的情緒。這樣的情緒甚至於將任何的悲痛都沖刷得一乾二淨。
成秋屏的脾氣不算好,性子又急又爆,而且固執己見。
從某種角度來說,她是個憤青沒錯。
所以在紀念館裡的某些陳設著實無法讓她輕描淡寫,也沒辦法被感化,只能覺得反感不愉。
任何一個民族,在遭遇了這樣滅絕人性的屠殺之後應該有的反應都該是報復吧?就像是猶太幾十年如一日對納粹下追殺令一樣。但是在紀念館裡,或許為了大局,又或者是因為華夏還沒有足夠強的力量,不能把復仇的口號光明正大的說出來。整個紀念館最後的基調是“和平”。堂中“讓和平充滿大地”的諫言,和平女神的塑像,還有所謂和平之鐘。成秋屏並不認為追求和平是錯誤,但是當這些東西在那皚皚白骨之上呈現的時候,她只能體會到一種不痛不癢的軟弱!而當這裡的一切和那個侵略國家供奉戰犯的神社對比的時候……她應該說什麼好呢?
心裡燒著一把火,卻硬生生被壓下了。這種窩火的感覺,讓人很不舒服。而成秋屏在拍攝南京大屠殺這一段情節的時候,就讓這種不舒服直接轉化到了畫面裡面,讓別人和她一起不舒服。
所以觀眾們並沒有直接面對屠殺的畫面,無論是那些剖腹取嬰的場景,或者是互相攀比的屠殺。成秋屏以報紙上黑白分明的南京大屠殺的報道代替了這一切。真正直接表現南京大屠殺的,只是在屠殺之後對於整個南京城的拍攝。
這個鏡頭的佈景耗費了成秋屏大量時間和金錢,但是究竟不能真正搭建出一座大城來作為場景,只能有選擇地搭建了幾個地區供以細節拍攝。
但是,一場大屠殺如果僅僅是在幾個側面拍攝,不採用廣角方式拍攝整體的話,給人心裡帶來的效果就是兩回事了。這個時代電腦都還沒誕生,不能採用電腦技術來製作她想要的場面,就只能取巧了。
早期的電影拍攝就是靠著取巧的方式達到了很多人們本來以為絕對不可能的效果的。
比如說,想要拍攝這樣的宏大場景。卻沒有辦法搭建合適的場景的話,那就製作一個微縮的場景就好了。
後世技術宅一大堆那會兒,什麼美院的學生經常被要求交這種微縮模型的作業。他們用牛奶盒子紙箱子弄出來的場景,愣是能夠以假亂真,如果不是大小差距的話根本就看不出有什麼不對。而現階段,成秋屏想要一座城市,實際上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甚至於稍微取巧一點。可以完全不用花錢請人,直接找個院校合作,把這東西分拆成為很多部分變成學生的作業——事實上後世不少的學校都幹過這事兒,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管怎麼說,成秋屏還是沒有隨意讓人來做這個模型,她是很認真地僱傭了專業人員來製作這個模型。事後三百六十度地挑刺找死角,最終才做出了完美的微縮南京。或者應該說,是做出了微縮的大屠殺後的南京。
這就是現在的觀眾們看見的如同航拍一樣的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