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頁)
縱死不悔。
在看見無數人向著遊行隊伍匯聚的那一幕的時候,放映廳中的觀眾們忍不住鼓起掌來。這並不是多麼難得的一個鏡頭,成秋屏也不是沒有采用過航拍的方式,但是不知為何,這個畫面是如此地讓人觸動,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感覺貫穿了這個鏡頭,直接在人們心底共鳴。
就應該是這樣。一切就應該是這樣。這個國家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人們也總喜歡去逃避這一切,但當她需要人們的幫助的時候,總應該有人站出來的。假如周旋僅僅是一個明星,這大概是個不錯的故事,卻不是屬於成秋屏的故事。因為成秋屏的故事總是以宏大的力量直接觸及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那是屬於天上璀璨的銀河的力量,是屬於綿亙的山巒的力量,是屬於永不回頭的時間的力量,任是什麼都無法阻擋……
在這樣的力量之前,過往的一切都不會成為問題。不會有人在意你是什麼出身,歌女或者女學生;不會有人在乎你穿著什麼,泛白的衣裳還是精緻的旗袍;不會有人在乎你的聲音好聽與否,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來自於你心中最真摯的呼喊,口號之下的那一句話——我想要保衛我們的國家,我希望她能夠重新尋回無上的光輝,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挺直了背脊,告訴所有人:我是一箇中國人!
第216章 誰能想到
無數人彙集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是在後世的廣告裡經常出現的畫面,甚至於看到人們已經膩煩。
然而,即使是同樣的畫面,也有著不同的力量。成秋屏自覺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是每一次,面對群體的力量,面對寬博的情感的時候,她總是會動容。
成秋屏來自於一個擁有豐富歷史的民族,因此,在達成她的目的的時候,她總是可以從先賢的作品中得到資訊,觸類旁通。從表面上來看,周旋加入遊行這一幕似乎就是一個後世用濫了的鏡頭。然而實際上,從整個畫面傳遞的精神和感情來說,這一幕實際上是脫胎於穆旦的《讚美》,說的是那個農夫。
“在大路上人們演說,叫囂,歡快,/然而他沒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再一次相信名詞,溶進了大眾的愛,/堅定地,他看著自己溶進死亡裡,/而這樣的路是無限的悠長的,/而他是不能夠流淚的,/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成秋屏從來沒有見過另外一首詩能夠將社會變革和普通人這樣貼切地聯絡起來。是的,這首詩指向更加偏向於農民起義者,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首詩對華夏的變革都是那麼貼切,此時,周旋的角色就是那個農夫,她未必懂得那麼多大義,但是她的內心有著最樸素的一些思想,站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她會選擇挺身而出。在歷史上,這樣的人並不會光芒燦爛青史留名,但是他們卻是一切變革的真正主力。
詩人總能夠以奇妙的文字將一些人們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情感展現到淋漓盡致。
然而一切美妙的語言都無法抵擋來自於真實的力量。
對於這一場漫長的戰爭,成秋屏並沒有採用像是《華夏之滿江紅》或者《華夏之三國演義》之類的拍攝方式,直接展現戰場的一切。一方面是因為她自己都難以直面這一切。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她清楚地記得一些東西。
《華夏之周旋傳奇》中的戰爭描繪,是旁敲側擊而輕描淡寫的。
但全都是成秋屏有記憶的真切發生過的事,即使是三言兩語輕描淡寫,也足夠讓人震顫。
盧溝橋事變發生當日,發覺日軍異動之後,省主席韓復渠要求聊城縣長撤退,而他卻全國通電,向部下指示:“寸土都不許退,可採取武力自衛。國家存亡在此一舉。設若衝突,盧溝橋即是你們的墳墓!”而後,他的兒子死在這場保衛戰中。聊城城破之後,他不願被俘,舉槍自戕。
南苑之戰,軍隊困守北平,誰都知道守北平是一條死路。有一位軍人的夫人為了保住他的命。送信謊稱父親病重。而他回應:“大敵當前,此移孝作忠之時,我不能親奉湯藥,請代供子職,孝敬雙親。”以身殉職。
上海在不久之後淪陷了,周旋離開了這裡。逃到南京。記者們從她曾經的家鄉,如今的前線不斷傳來訊息。
日本人揚言七天滅亡中華。
武漢遭遇猛攻……戰前中國的飛行員們被採訪,有一個人說:“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這個人在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方五架飛機圍毆,而他最終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選擇和敵機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