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4 頁)
是逃回了家鄉,王凌更是了不得,逃回家鄉後被曹cāo賞識,最終在曹魏官至太尉,可以說不遜sè王允,但是在後來圖謀推翻司馬脀失敗,最終自殺,被誅滅三族。
因為才能,祁縣主事之人,正是王凌,無論是王晨還是王定,在王允的授意下,都要聽王凌的安排。
“二弟,如今張楊勾結匈奴人,與張燕的戰鬥勝仗連連,其勢已成,幷州上下再也找不到能與之抗衡之人,張燕敗退而走已成定勢,或許,隱沒深山是他們最好的結局。而張楊做大之後,我們這些大族,自然會成為他下一個敵意的物件,我王家乃是幷州屬一屬二的家族,難保不是這出頭鳥。只是我們實力有限,卻是如何抵這張楊之勢?二弟,叔父既委你全權行事,當早做準備才是上策啊!”
城中王家府上,王家能說得上話的,有一定權利的,多聚於此,王晨等人等人滿面憂sè,而這憂sè,也正是因張楊與張燕之間的爭鬥而來。
“大哥,如今幷州時下態勢,小弟焉能不知?我等為豪門,與張楊磕磕碰碰是免不了的,仇怨多矣,yù除我王家之心已久,只是叔父為我大漢司徒,張楊輕易不敢動罷了。不過,明面上不敢,暗地裡指不定會有什麼手段,我們暗中招募軍兵之事,瞞得過別人,卻是瞞不過張楊。如今,小弟只恐曹cāo張燕會敗得太快,使張楊失去了牽制。有張燕牽制還好說,張楊騰不出許多的經歷,沒了牽制的話,那時,才是我等被動之時啊!”王凌頹然長嘆,卻是無可奈何。
雖然他才華橫溢,但終究是年輕了點,不是那麼的老練。
而且,任何yīn謀詭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紙老虎,而王家,說起實力,無疑是弱勢的一方,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二公子之慮,完全有可能。”下首一老者,卻是王凌的一伯父王鳴,只見他苦笑一聲,眉頭皺得卻是更深了,“張楊軍勢大,一旦與張燕之間戰局穩定,難保其不會向我等家族用心。張揚軍新勝,銳氣正勝,遠非我等手中實力可敵,如之奈何?”
“不若請其他郡線起兵相助。唇亡齒寒的道理,想必各位太守不會不知曉。幷州除了張楊、張燕外,尚有帶甲之兵何止三五萬,只要曉以厲害,撥調一些軍馬過來,應當不難抗拒張楊暗中的小動作,至於大動作,以子師在我大漢的威望,想他張楊還不敢做出來,若不然,可就是萬夫所指了。”
正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 劫馬
韓非可不是一個人悶頭寫書,他雖然雄心勃勃,可是天生的懶筋讓他不耐煩親自去做那些瑣碎的事,而且他一個人確實忙不過來。反正他身邊還有個被沮授派過來歷練的沮鵠,不用白不用,更能起到歷練的作用,韓非若不有效的將這種優質資源利用起來,他還真就不是韓非了。
這不,韓非又將沮鵠找了過來,美其名曰“增加閱歷”,將那些需要整理的戰例資料統統交給他,以他的人力資源來彌補自己jīng力的不足,也順便讓他能夠儘快的進入為將為謀的狀態。
韓非就這樣極其無恥的“壓榨”著沮鵠的勞動價值,還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沮鴻的感謝。
怎麼可能不感謝?
這些rì子下來,沮鵠只感覺自己的見識增加了數倍,學識也明顯的增長,而這些,全有賴於韓非新奇的兵書編撰。
古書,講究的是言簡意賅,具體其中是什麼意思,一個人一種看法,這也就是一百個人讀紅樓,一百個不同的紅樓一般,看同樣的兵書,有人成了名將,而有人只會紙上談兵,甚至是不知所謂。
可一旦用韓非所“發明”的法子編撰兵書,將其中的jīng粹一一點出,再附以最好的、甚至是通俗易懂的講解,使得戰術、計策更為之靈活,相對於古書來說,簡直就是一目瞭然,這些rì子下來,沮鵠以前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豁然開朗。
因此。對這份差事,分外的上心。
劉邦、項羽爭霸、垓下之戰、下隴追擊……各大戰役,歷時數年。大的戰役間隔著小規模戰鬥,收集的資料足足有數十屋子,為了編撰這部兵書,韓非面對著數十間屋子,數十噸重的竹簡,可以說是頭疼至極。就這樣,韓非拉上了一百人參與整理。這些資料也讓韓非耗費了大量的jīng力。
本來,韓非是想將紙張弄出來的,如果有紙張在。數十屋子的竹簡,只一屋就輕鬆裝下,查詢起來也就沒有那麼費力氣了。可是,一直以來他都沒有屬於自己穩定的老巢。這造紙一事。也只能無限的後推了,除非,拿下太原,還得穩定。
這次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