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4 頁)
在臨死前曾經有遺言,說令陳宮率兵投靠韓非,若陳宮真見到了韓非,再想殺之,卻是難矣!而如今,卻是斬草除根的最佳良機,大不了,事後本太守矮下面子,向韓家賠個犯境的不是就罷了,有袁公在,不足懼哉。陳宮只要一死,難道他韓家父子還能為了兩個死人同我劉岱翻臉不成?”
這人,正是兗州太守,劉岱。
先前說話那人,正是其麾下大將,王彧!
而被追趕之人,則正是官拜東郡從事的陳宮。
原來,袁紹得到幾路兵馬暗中相投,糧草多有不足,在袁紹的授意下,兗州太守劉岱向東郡借糧,東郡太守橋瑁不曾答允,堅決推辭,在得到袁紹的預設後,劉岱盡起大軍,攻克東郡,殺死了橋瑁。
橋瑁在臨死前,曾令陳宮率領殘軍投靠韓非,經過一兩月的東躲**,陳宮終於找到了前往冀州的機會。
只可惜,劉岱在審問了受降的東郡兵將後,已知曉了陳宮一眾將往何處,在必經之路攔截,才有瞭如今的一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紹的重視(下)
“公子算術”,許攸在幾天前就已經得到了詳細的演算法,畢竟,冀州搞出了這麼大的動靜,一州上下庫房的帳目全有了變動,想要瞞也瞞不住。許攸在花了幾天的時間將這非數完全掌握了之後,今天才將之拿了出來。
見袁紹一臉的不解,同僚們滿眼的好奇,許攸也不等眾人發問,徑自講解了起來,一起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運算的方法,講得是尤為的細緻,就算是韓非在此,也絕對沒有許攸講的這般,比較起來,許攸更像是個發明者,像個老師,而韓非,就像是一個學了一知半解的學生。
不多時,廳內眾人都瞭解到了這算術的精奇之處,正是因為了解,才越發的感到這算術的奇妙,能鼓搗出這玩意的,又是有多麼的了不起。
“這是那韓非小兒改進的算術?”袁紹兀自有些不信。
韓非他是見過的,在洛陽時,不說常打交道也差不多,可袁紹從沒見過韓非看過哪怕是一天的書,每一天,韓非都是舞槍弄劍,要不然,也不會有好武厭文之名了。許攸說這曠古爍今之術,竟是出自韓非之手,袁紹打心裡不相信。
許攸點點頭,否決了袁紹的不信。
田豐感慨了一聲,“想不到,韓馥如此無能之人,竟生了這麼一了不得的兒子。”
口中說著,心裡越發的思索:自己就這麼離開了韓馥,究竟是對還是錯?
不覺得。田豐的心中,又響起了那日郭嘉營前所說的話。
“袁本初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如此之人,實非嘉心中之明主,故爾棄之。”
“我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嘉永不後悔!”
“元皓兄,你我相交莫逆,嘉有一言相勸。還請謹記。”
“元皓兄,汝性子過於剛直,甚至。剛而犯上,此乃是大忌諱。袁本初看似賢明,實則外寬內忌,用人而又疑人。元皓兄如此性情。他日,恐為取禍之道,若聽得嘉一言,還望收斂之。”
……
難道,自己真的走錯了一步?
田豐心中喃呢,有心回頭,卻發現,已經沒有了回頭的路。
古人講忠孝仁義。忠排在第一,雖然是統治者君王的意志。但數百年的積累下來,在人心中不說根深蒂固,也差不了許多。田豐離韓馥,因為沒有認主,談不上什麼不忠,可他離韓馥而投袁紹,天下人都知袁紹是主,而他田豐是臣,再離去,則是屬於背主,是為不忠,定會為人齒冷。
雖說良臣擇主而侍,可田豐性子剛烈,又豈會如此?
“如此,當以與重視才成!”審配也在一旁說道。
要說後悔,審配也有那麼一點,雖然冀州的主子是韓馥,但是,用不了幾年,冀州就會落在了韓非的手中,幾多接觸,審配也發現了韓非的不平凡之處,比起袁紹來,絲毫不差,唯一差的,可能就是袁紹有著四世三公的身份了。
不過,這悔意,也就那麼一點點。
這年代,是講究出身的年代,袁紹四世三公,天下莫不從之,誰能比得?
其餘眾人也意識到了韓非的厲害,聞聽,也不禁是連連點頭,眾說紛紜,心下,記下了這個名字。
“我聽說韓非將在兩月後大婚?”沉默了好半晌的袁紹,聽著下面文武嘈雜的聲音,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