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頁)
不飲?”這時,一直不曾出聲的陳群突然咦了一聲,說道。
其他三人尋聲看了過去,卻見韓非端著茶盞,就好象端得是十斤的黃連,臉苦得跟苦瓜都有一拼了。
陳紀頓時顯得有些不高興了,“賢侄,莫非老夫煎的茶不合你口?”
也難怪陳紀如此,實在是韓非那一副表情太欠揍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那是一副嫌棄的模樣。
最後,韓非終是橫下心來,寧可不要面子,也要自己的胃!
他可不想再一次的三天沒有食yù,吃不盡半點的食物。
“老大人,說實話,小子確是不喜歡煎茶這味道……”不想喝,也只能如實說了。不等陳紀、韓馥他們說什麼,韓非接著說道:“小子也是好茶之人,既然老大人也好此道,那小子就斗膽,請老大人品嚐下小子所泡之茶。”
“胡鬧!”韓馥臉登時沉了下來,“你懂什麼煎茶?!”
韓非從小到大,不說是他眼睜睜地看著一點點長大,卻也差不多了,畢竟是獨生子嘛,心肝寶貝。可十六年,又哪裡看到過這小子鼓搗過茶?
“唉,文節兄,賢侄既出大言,必有其能,你我何不見識一下?”陳紀倒是被氣樂了,叫住了韓馥,滿眼笑意的看著韓非,“想不到今rì還能得見一少年煎茶高手,無論如何,老夫都要討上一杯,品嚐品嚐。賢侄,請!”
雖然是在笑,卻怎麼看,怎麼令人感覺冷。
陳紀是真的生氣了,煎茶,一直以來,都是他引以為豪的一絕,如今,韓非不喝他的茶也就罷了,畢竟眾口難調,不愛喝茶的也多了去了,這並沒有什麼。可韓非竟說他也會煎茶,這可就有點當面打臉了,如此豈不是說,他陳紀的煎茶,不如他韓非!
陳紀幾人,卻是都有所疏忽了,韓非所說的,並不是什麼煎茶,而是泡茶,來自後世的泡茶,一字之差,謬之遠矣。
“那小子就獻醜了!”韓非倒是一點也不怯。
你不高興?
那又怎的?你的茶不好,那就是不好,小爺又沒冤枉你!
哼,等小爺茶泡出來,我看你還怒從哪邊生!
千年的積累!
說完,韓非也不再言語,徑自起身,從營帳的一角里,翻箱倒櫃,不多時,手拿著五隻玉盞走了回來,用熱水清洗了一番,一人面前擺了一隻。
當看到這五隻玉盞,陳紀眼珠子登時瞪圓了,也忘記了生氣,失聲叫道:“這……這難道就是當年南越國第二代國主趙胡進獻給武帝的玉紙盞?”
五隻玉盞,通體雪白,盞壁,薄如紙張一般,甚至,透過兩層的盞壁,能清晰的看到對面的影象,最為難得的是,盞壁如此之薄,上面竟還鏤刻著浪花飛揚,飾以yīn刻、浮雕,構思奇妙,jīng美無比。
最為難得的,是這五隻玉盞,竟是同般大小,兩兩之間,疏無二致!
“不對,不對,老夫沒記錯的話,這套玉盞,當有八隻才對!”不等幾人說話,陳紀又自顧自的搖起了頭。
韓非沒說什麼,只是起身,又在剛才的角落翻出三隻玉盞。
“這,這……”陳紀手指著玉盞,張口結舌,驀地,眼中閃過一絲的貪sè。
韓非微微一笑,“不錯,此正是當年趙胡進貢武帝的供品之一——玉紙盞。據說當年趙胡得了伴生的青白二玉,青玉雕琢成一玉角杯,而白玉,就雕琢成眼前的八隻玉盞,作為進貢之禮,進獻給武帝。”
在後世,韓非見過出土的玉角杯,被譽為“漢玉中的稀世之寶”,至於這套玉紙盞,卻不曾見過,想來怕是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也是在得到了這套玉紙盞之後,才瞭解到這許多。
至於趙胡,只是《史記》中如此記載,歷史上稱為趙眜,乃是中國歷史上西漢時期南越國的第二代王,是南越國第一代王趙佗的孫子,號稱“南越文帝”。
陳紀連咂著牙花,好一陣的欣賞了眼前的一隻玉紙盞後,這才戀戀不捨的放下,“文節,想不到,這等寶物,竟是落在了你韓家之手,你倒是藏得好深啊!今rì,能有幸得見這玉紙盞,當真是不虛此行啊!”
此刻,他已完全收斂了那點的貪心,眼中,剩下的只有欣賞。
笑話,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起貪心,莫非不想活了?
哪知韓馥也是苦笑連連,好不容易把目光從玉紙盞上挪開,道:“元方兄,你這卻是誤會了我,說實話,我也是才知道這小子手中還有這等寶貝。”
“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