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2/4 頁)
兵,如界橋時鞠義指揮的先登死士、袁紹的大戟士和高順的陷陣營,騎兵最大的敵人還是騎兵自己。歷史上,曹cāo就因為地理優勢,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馬匹,所以曹cāo大軍的騎兵數量遠遠超過了孫劉兩家。
騎兵,無疑是古代各兵種中當之無愧的王者,這也就是無論哪一個朝代,從北往南打容易,而想從南方發家,則是難上加難的根本原因所在。
南方少馬!
但是,顯然,只靠騎兵,打天下確實有點難度,成吉思汗號稱是弓騎打天下,但是,也要藉助步兵的力量,畢竟,騎兵在北方這些少城池的地帶,是無敵的存在,但是,在南方城池密集又多河道的地區,攻城則是一難題。
騎兵最不擅長的就是攻城。
“主公,你這是?”看著韓非興沖沖的奔到了桌案前面,抓起筆,在絹帛上畫著一個又一個的圖形,直等韓非畫完,時間已過去了兩個時辰,郭嘉這才忍不住問道。
“這是重甲步兵!”
韓非看著自己所畫的圖案,眼中閃爍著驕傲,騎兵,不可怕!
郭嘉並不知道的是,韓非所畫的這幾張圖,卻是參考了他知道的所有的jīng銳步兵的資料,從西方的希臘重灌步兵、馬其頓步兵、古羅馬步兵以及東方的秦軍步兵方陣和漢軍的步兵方陣,都被韓非抄襲了個遍。
西方重步兵的塔盾好造,用厚厚的巨木加上牛皮和青銅製成八尺高的大盾就行了,實在不行,單純的木製盾牌也能應付一下。倒是盾牌後面的把手很講究,不但要便於士兵正握,還要能夠側握,而為了保證士兵的視野,盾牌上方還要開出一個槽。
單手劍的訓練難度比較大,韓非乾脆將單手劍換成唐朝才出現的陌刀。弓弩是現成的,韓非甚至規定除了弩兵之外,所有的步兵都要帶上一張長弓和一壺箭(二十支),反正騎兵衝鋒都很是密集,弓箭是玩覆蓋shè擊的,只要能將弓拉開,把箭shè出去就行了,這個要求對於這群身強力壯,營養豐富地重灌步兵來說就跟玩似的。而他們的主武器則是加長、加粗了戟杆,加大了刃部尺寸的長戟,按照韓非的設定,戟杆有雞蛋粗,從戟尖到戟杆的尾托足有三丈長,沒把子力氣的漢子還真用不了。韓非讓他們使用這種長戟的原因就是這種長戟不但能刺殺,長戟的小枝還能砍殺。甚至有必要的時候還能夠鉤馬腿,實在是步兵對付騎兵地良好設施。而長戟杆尾也是尖銳的三愣透甲錐,這是為了便於長戟插入土地,也是便於士兵刺死地面上的敵軍傷兵。
至於盔甲,則是源自西方的真正的板甲,他很希望能在世界的東方也組建一支裝備豪華、威風凜凜的全甲重灌步兵。
西方的步兵方陣和秦、漢的步兵方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同的兵種,包括騎兵在內組成的混合方陣。之所以被稱之為步兵方陣就是因為那裡的騎兵只不過是作為前鋒和護翼,有時候也作為突擊力量。可是韓非設計出的這個方陣是純粹地重步兵方陣。除了武器裝備相對單一之外,人數也少了一點,唯一配備地就是大將軍衛青首先使用的武剛車,不但可以在行軍途中減輕士兵地負擔,保證他們戰鬥時的體力,也能多帶些弓箭和軍糧,讓士兵持久作戰的時間得到延長。
至於武剛車,擁有著優良的防禦xìng能、運輸能力,完全被黃逍當做了後代的裝甲運輸車,甚至,在套上了著有厚甲的戰馬之後,完全可以充當戰車使用,幾乎趕的上沒有熱武器的坦克!
雖然這個重步兵方陣不想那些著名的軍隊那樣多樣化,在韓非的預想中,當它配合大軍作戰時卻能夠在面對騎兵衝鋒的時候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無論是弓弩還是投槍、鏈錘,都不是其他諸侯那些輕裝騎兵能夠輕易突破的。
“這是?”
“塔盾!”
“這個呢?”
“陌刀!”
“這個戟……”
“……”
“主公,這個盔甲是不是有點……嗯,嘉的意思是,類似這樣的盔甲,咱們的鐵匠好象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吧?真的能做出來嗎?”最後,郭嘉指著板甲的圖樣,幽幽地說道。
“呃,這個……”韓非有點傻眼了。
貌似,漢末三國還真就沒有這樣的技術,甚至就連打造陌刀的技術,也沒有!
登時,一盆冷水從頭澆下,方才滿心的喜悅,眨眼間不翼而飛,半點不剩。
“不過,若有圖樣在,或許試驗幾次,歐老爺子能找到其中的關鍵所在,真鑄造出來也未必就沒有可能……”郭嘉又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