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裡打電話都勤快。
這事兒說起來挺慚愧的,因為家裡比較近,所以我也就電話打得比較少,一般是一個星期給爸媽其中一個人打一個電話。周維這貨呢,自己知道了我爸媽的聯絡方式之後,每個星期都會打電話給他們,還加了我媽媽的微信,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
沒想到,有的時候覺得是自己家裡人,不用說有的話也很明白,或者一些不好的事情不想說給他們聽讓他們擔心,所以選擇乾脆什麼都不說,這樣的情況,反而使爸媽有的時候傷心:他們總覺得,我一忙起來,就沒空理他們了。
回家的時候,我爸一句不經意的數落,“歪歪打電話來家裡來比你勤快得多,說你考試準備的不錯,很認真刻苦。”說著又嘀咕了一句,“歌妹子,認真讀書是要得的,但是你也要好好兒吃飯,別一著急就飯都不吃了,會弄傷胃的,聽見沒?”
我瞬間就漲紅了臉:這小子,特麼還把我不吃飯的事兒告訴爸爸了。簡直了,什麼時候學會的毛病,怎麼還跟個小學生一樣,特麼還會告狀了!
鑑於回家的時候,媽媽已經買好了甜酒和手工湯圓,我們進屋,媽媽就直接給我們煮了一碗天就湯圓吃。周維還生吃了一飯碗甜酒,舒服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冰冰涼涼,還很清甜爽口,很對他的胃口。
其實這傢伙很多時候倒是和我胃口比較相似的,我吃甜酒也喜歡吃生的。這貨後來還鬧著去查詢了甜酒的製作方法,說以後要自己做了來吃。
讓我覺得哭笑不得的事情是,這貨還很擅長入鄉隨俗,我總覺得老美應該是用google比較多的,但是這傢伙來了中國之後,習慣性的就開始用百度了。
我和媽媽以前也經常包餃子吃,不過都是在過年的時候,我和媽媽負責包餃子,爸爸負責掌碗和煮餃子,過年的時候顯得頗有一番年味。
五花肉剁成了碎末,媽媽沒用絞肉機,直接手工用刀子剁的,剁得細細綿綿的,切了點兒蔥花和香菜,還加了點兒薑末。把這些東西一起抓勻,撒點兒毛毛鹽,就放到一邊了。
和麵是個辛苦的事兒,因為周維鬧著要學,媽媽就準備了兩個臉盆,然後一步一步的教周維操作。
我發現,周維這個飯桶,為了吃還真的是什麼都學得特別的帶勁兒。嗯,為了食物,這貨也是蠻拼的。
和麵這種力氣活兒,周維還是做的很帶勁兒的,很快就熟練了,而且和麵和得也還算行。對於和麵的勁道什麼的我是不大懂的,媽媽怎麼教,周維就跟著怎麼做了。
最好玩兒的事情就是,家裡沒有那麼多的擀麵杖,於是周歪歪同學很洋氣的拿了爸爸的啤酒瓶,當做擀麵杖用了。
扯下一點點麵糰,撒上面粉,滾開,再撒一點兒麵粉,再滾兩次,一張薄薄的麵皮兒就弄出來了。我負責包餃子,媽媽和周維把麵皮兒弄出來,我就在旁邊包著。我只會簡單的捏邊,媽媽才會包花樣兒,我包出來的花樣兒一般都很醜或者是邊太厚。
這種溫馨的過節氣氛,比往年提前了很多。往年只有到過年時候才有的氣氛,今年元旦就趕上了。
因為我和爸爸媽媽都偏愛湯餃多一點兒,所以家裡做的也是湯餃。可是周維以前吃的都是蒸餃,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以前吃餃子是拿刀叉把餃子切開,餡兒和皮兒都分開吃的。我媽媽他們聽說周維這樣吃餃子的時候,覺得畫面感略喜慶。
拿了四十個直接開煮,因為是自己家裡人包的,所以分量還是很足的。其餘的被媽媽放到速凍裡面去了,說是凍起來比較方便以後吃。
沒多久熱乎乎的湯餃被爸爸端上桌,我們一大家子就湊在一起吃餃子了,媽媽還把剁辣椒的瓶子拿了出來,我很喜歡吃剁辣椒,就往碗裡倒了點兒。很普通的湯底,加上點兒酸酸辣辣的剁辣椒,又是別樣的風情了。
我給周維倒了點兒,本來他是比較抗拒的,說辣,但是我媽媽解釋說不辣,酸辣爽脆,給周維直接就叨了一筷子了。周維試了試,覺得味道很好,就又加了點兒。
在飯桌上,周維也總算說起了一點兒他在美國的事情,不過還是關於吃的。
“我們家附近有個中國餐廳,是兩個華僑夫妻開的,我很喜歡吃他們做的蛋炒飯,還有他們以前也做餃子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吃,而且很難蹭到。”
周維津津有味的說著,“我以前喜歡去他們家看電視,因為他們留了很多cd什麼的,有很多中國的電視劇,很好看。每次我看《紅樓夢》裡面的人吃東西的時候,我就會饞得掉口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