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的遭遇何等悲劣,不過,他的神智卻仍是清醒的,他靜靜地看著這一切,直到他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完全絕望,只能寄希望於後世的讀者。後世的人也確實給予了他最崇高的讚譽。可惜啊,哲人早已逝!”文風說著,也不自覺地投入進來
他們聊得很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聊了會兒,那女孩又問道:“你喜歡歷史和文學嗎?”
“呵呵。”文風聽了一笑,“從哲學又轉向這個了。”他點了點頭,回道:“這些都是互相聯絡的,我有空的時候,經常看。看不出來,你的涉略還挺廣呢。”
“哦,不上課的時候,我就是喜歡看書,看書能叫人安靜,同樣對人的心境也是種陶冶。”那女孩看著文風說道,樣子淡而溫和。
“你都喜歡什麼書,或者什麼人呢?”文風也來了興趣,下午又沒事,索性和她聊個痛快了。
那女孩聞言眨眨眼睛,睫毛微動,想了想回答:“歷史人物嘛,我喜歡的不是很多,我喜歡那些與世無爭的智者,人物嘛,我倒喜歡一些虛擬的,例如金庸筆下的小龍女,玉語嫣,清麗脫俗,若仙子一般,可惜,這樣的人在現實裡是明白的。”
“呵呵,怎麼沒有,你不正是一位嗎?”文風輕笑著插話。
“呵,我可夠不上,人家的樣子多漂亮啊,而且那麼有氣質。”那女孩倒是落落大方,她接著說道:“至於文學麼,我喜歡詩歌,短小而意境幽雅,回味無窮,比如戴望舒的〈雨巷〉,有著溫情的朦朧,和讓人心傷,但感覺唯美的悽迷,還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等。”
文風聽著這女孩子說話,心裡也不由平靜起來,他只覺得這女孩的聲音配著她所說的內容,都能深入到自己心裡。“這是個喜歡安靜的女孩子。”文風想到。
“近些年的詩歌,我也很喜歡,尤其是寫景緻的詩歌和愛情詩。就像東面的a市有一位少年詩人寫的,我就很喜歡。比如那《靜水深流》即含景色,又飽滿溫和,寫的即大氣,又婉轉,山水在情感間流淌,情感在山水間聲聲不息,還有他寫的《天籟之音》《夏之雨夜》等等,尤其是那個《夏之雨夜》的第二,利用同音的生’字把境界提高到絕妙的程度,意境回味俱佳,簡直是神來之筆,而且又不失深情”女孩講得投入起來,神色不禁有些飛揚。
文風聽得臉微訕,不過,也自內心對女孩獨到的解析表示歎服,心裡不覺有了疑問,若是這個女孩子,知道她所說的人就在她對面,會是什麼狀況,是不是會驚訝地不得了呢。文風想到這裡,嘴角溢位了溫和的微笑。
“夜踩著細碎的步子/走進雨裡/陷入,一片迷離/雨聲喧譁卻又寧靜/
誰,在此刻上路/去和秋天提前約會/是失落的人兒/或是他的心/
漸行漸遠,雨也漸停/月亮又露出了笑容/月光照在小路上/只見一行足跡,身入了歲月/
“早已忘懷約會的滋味/我們置身於同一個雨夜/——
無語,你我的心在急促地跳/咚咚,咚咚,咚咚”/外面的雨也滴嗒作響/
心雨相合——一聲,一聲,一生/”(《夏之雨夜》兩)
那個女孩子說著說著,竟然輕輕地讀起了這詩歌,她的聲音不粘,不做作,輕靈,飄渺,卻又真切。文風聽她念著,感覺就像一寧靜的樂曲,她就像自己所想象的那個立於西湖之上的仙子,於暗夜之中輕啟朱唇,訴出天籟之音。
這整個大廳裡似乎只有他們兩個人,在相對而談,像知音,像相濡以末的知己。那個女孩子讀完了,聲音仍然在耳邊縈繞。這時,就聽文風也輕輕地讀了起來:“那一夜/你對著我,徐徐綻放/在那一刻/我聞到了花朵的清香/沁人心脾/叫心微微盪漾/
我是站在西湖之上/靜靜地凝望/樓中的你,輕依著窗/長被風輕輕地撩起/素衣微顫/你的明眸,含情脈脈/
你用最溫柔的目光望著我/話音低迴,襲耳入心/身下的水,慵懶地流淌著/魚兒擺著尾,聚上水頭/安安靜靜,眨著眼睛/如隱沒的星光,那麼晶瑩/
一抹笑,也悄悄地/掛在了/彎月上——《天籟之音》”
那女孩也靜靜地聽文風讀完了,眼神裡微微浮現一絲驚訝,但一閃而沒,聽著,也露出沉浸的神色。聆聽文字,是一種安寧的享受。
文風讀完了,一種溫和的目光看著女孩,那女孩對他輕輕一笑,很燦爛很溫暖的一笑。文風也還之微笑,溫馨的感覺頓時盈滿了這個小空間。
“原來你也記著他的詩啊,我還以為只有女孩子才會喜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