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頁)
陳子昂與馮子贊有何淵源,話就有點長了。
說起這天味閣,名字更是有些來頭。據說,當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來到越城時,問候駕的越城知府“附近可有裹腹之所”,知府當然知道天子的“裹腹之所”是何含義,那豈是市井布衣眼中麵攤酒肆!就把微服的乾隆帶到當時越城最好的飯莊——怡福齋。乾隆來到怡福齋,見是一端莊古拙的四合院落,頗有京城屋宇氣象,頓生歸家之感。
那時的怡福齋不僅做著餐飲,還順帶乾點賓館營生。於是乾隆鬧中取靜,在此小住下來。飯莊老闆見是知府大人親自帶來的客人,自然是拿出看家本事,rìrì好酒好菜侍候著。乾隆在此一連盤桓數rì,竟被怡福齋的美味佳餚勾得有些不忍離去。直到親隨斗膽多次諫言催促,乾隆方戀戀不捨走出怡福齋的上好廂房。出得大門,抬眼回望飯莊的招牌,對殷勤相送的飯莊老闆笑道:“‘怡福’者,樂腹也。你這飯莊的名字雖然俗氣了些,倒也名副其實。相煩你這些rì的殷勤款待,臨走之前,我送你一副新牌匾如何?”
飯莊老闆見微服的乾隆氣宇非凡,越城知府在他面前有如僕從一般,又見其一干隨從個個傲氣十足,想此人定是大有來頭。一聽他要送自己飯莊牌匾,當真是喜出望外,忙命夥計取來筆墨紙硯。只見乾隆大筆一揮,三個端莊渾厚的大字躍然紙上——“天味閣”。寫完,乾隆含笑一語不發,接過隨從遞來的紙扇,悠哉搖了翩然離去。看得飯莊老闆不由呆了。
過了幾rì,光榮完成接待任務的越城知府來怡福齋擺慶功宴。飯莊老闆自是打躬作揖捨命相陪,酒酣耳熱之際,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便問知府題匾的客人是何來頭。知府酒足飯飽,略顯醉意,拉著老闆來到天井,指著繁星閃爍的天空,噴著酒氣嘆道:“天也!”
飯莊老闆頓時明白,當即驚倒在地,行三跪九叩大禮。後又買了上好的紫檀木,請越城最好的工匠刻了乾隆的御賜招牌,漆上金漆,懸於飯莊門廳之上。其後,飯莊御賜金匾的訊息不脛而走,一時食客雲湧。當時各地名流巨賈來越城,更是非天味閣飯菜不食。其生意之好,整個江南無出右者。
人道是,“人無千rì好,花無百rì紅。”這天味閣自乾隆爺賜匾後盛極一時,其後便隨著清朝的衰敗而衰敗了。及至民國時期,雖然還在苦撐,但生意已是江河rì下。當時天味閣招牌菜之一的東坡肉,因為豬肉難求,都不做了。
而如今響噹噹的叫化雞,就是天味閣的第六代傳人、當時的飯莊掌櫃馮庚堯準備關門大吉時做出來的。據說歇業前一天,馮庚堯一人呆在飯莊裡,看著天井裡一隻瘦骨嶙峋、踟躕覓食的小雞,一時悲從心起:飯莊大門外的街道上,到處躺著餓得奄奄一息的乞丐。而這無食餵養的小雞,又何嘗不是一個餓得行將待斃的另類乞丐!與其讓它這樣整rì裡在剩飯也找不到一粒的天井裡晃悠、看著讓人心酸,倒不如超度了它,也讓即將作鳥獸散的飯莊夥計們打打牙祭。於是他捉了小雞殺了,掏出內臟,連毛也懶得拔,就用荷葉包好,胡亂塞了一些調料後用爛泥裹上,隨手扔進了余余燼未息的爐堂。。。。。。
好在天味閣歇業未幾年,越城迎來解放。天味閣枯木逢chūn,馮庚堯又把用上好綢緞裹得嚴實的“天味閣”牌匾掛了起來。後又公私合營,並一度更名為“向陽飯店”。不過“天味閣”的牌匾並未因此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而是一直作為馮家的傳家寶,代代相傳。
特殊時期時破“四舊”,紅衛兵想逼馮老爺子把“天味閣”的牌匾交出來一焚了事。馮老爺子寧死不從,脖子一梗,朝紅衛兵頭頭直翻白眼:“**現在就住在當年乾隆住過的地方。那才是中國最大的‘四舊’。有本事,你們去把它燒了。”唬得在場的紅衛兵當即背了一通**語錄,然後灰溜溜地走了,自此再也沒敢來sāo擾過。
這“天味閣”的牌匾算是保住了,可一直沒有機會再掛出來。直到一九九二年,馮老爺子聽罷一曲《chūn天的故事》後熱血沸騰,便命其時已是向陽飯店大廚的長子馮寶璣承包了向陽飯店。被綢緞包裹了幾十年的“天味閣”牌匾,這才得以重見天rì。
不過,馮寶璣沒敢把匾懸在門廳,而是掛在了自己的辦公室。因為這塊傳承了一百多年的金字招牌,不僅材質珍貴,而且又是古董。據行內資深人士講,這匾單紫檀就價值數百萬,如果加上文物價值,起碼也有千萬之巨。如果將它懸於門廳,那無異於開門揖盜,說不定第二天就被人摘走了。
關於“天味閣”牌匾的傳言甚多,真偽莫辨。但有一事卻千真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