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還看你們自己的決定。”
剛才那幾個站到徹底暈到的武人,一聽有機會加入新軍,還能成為從九品的承節郎,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邀請。因為他們都清楚,只要能加入這支新軍,就意味著他們能成為皇帝的親軍。這種能有機會跟聖上親近的機會,幾個參加這場競賽的武人會錯過呢!
讓這幾個悲喜交集的武人,去禁軍武官那裡登記,何時趙孝錫得到皇令可以離開京城。那麼他們也可以一起跟著趙孝錫赴任,去為組建那支新軍而努力訓練。
也許是看到不少武人子弟一臉上羞愧跟後悔,趙孝錫顯得語重心長的道:“本王清楚,你們都有一顆忠君愛國的心,但機會只有這麼多。本王不想因為今天對你們網開一面,讓你們將來上了戰場,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今天這只是考核,失敗了至少還可以重來。如果它日本王帶領你們奔赴戰場,卻因為你們的實力不足以勝任戰場的一切,那等待你們的不光光是死亡,還是給手下兵卒帶來失敗的陰影。失敗不可怕,畢竟你們還年青。
怕的就是你們失去一顆進取的心,那你這一生算是徹底沒救了。今年選不上,明年繼續努力。只要新軍沒開赴戰場,你們都有機會被選拔。
只是到那時,選拔將會變得更加嚴酷。只有透過節節選拔跟軍營中的刻苦訓練,本王才能保護帶著你們上戰場,也能多帶一些人回來。本王不想看到,因為一時仁慈讓你們將來為現在的大意而付出生命的代價。請你們記住一句話,戰爭不是兒戲!
今日考核結束,明天比武競技選擇最後一百名聖上親授武官。有資格晉級到最後一輪的武人們,希望下去你們能好好休息,爭取明天再一展你們的風采。至於今天被淘汰出局的,明天你們同樣可以進來觀戰,看看你到底比那些晉級者失敗在那裡。”
拋下這番最後的話,趙孝錫將已經登記好的晉級名冊交給趙煦看了一下,上面都詳細記載著這些晉級者的家世背景。為此,趙煦也覺得這種公平公正公開的選拔,相信也會令那些文武百官王公貴族無話可說了吧!
以聖上的身份勉勵了武人們幾句,同時也讓晉級的晚上好好準備一下,爭取明天能取得好成績。說完這些,很快帶著同樣深有感觸的文武百官跟王公貴族們擺架回宮,等待著明天最後比武競技的到來。
第一卷 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
這場持續了五天才宣告結束的比武競技,被後來研究宋朝歷史的專家公認為,趙孝錫這位武帝在宋朝的崛起,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正式打下了後世宋朝王圖霸業的基礎。讓原本重文輕武的宋朝,在這一刻開始有了文武並行思想的萌芽。
但在此刻卻只是幾家歡喜幾家仇,無數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武勳子弟們,終於有機會重振家族武威,替君主開疆拓土。卻並不知道,這只不過是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真正艱難的考驗還在後面,能否堅持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
不過對於趙孝錫而言,此次的武官選撥最重要的,並非選拔出來的這一百名武官。他的真正用意,是讓本朝的王公貴族跟百官,清楚知道他們一直認為強大的武備,鬆懈到何種地步。未來靠這些武勳後代,能否抵擋住軍力越來越強的外族。
只有讓他們瞭解到事實的殘酷,這些整天之乎者也的傢伙們,才會明白過於壓制武人的後果,將是未來軍隊出現無將可用的地步。
同時還有一個用意,就是透過此次考核,展現他的武力跟統帥力。為最後哲宗皇帝趙煦,任命他為成都道節度使,打下一個人脈基礎。讓他們知道,家族這些後輩子弟未來能不能發展,成為家族又一個振興的希望,一切都要看趙孝錫這位新軍統帥給不給機會。
這一石几鳥的計劃,讓趙煦得於順利的在武將跟百官面前,真正意義上享受了一把皇帝的待遇跟崇拜後,也讓他看到了未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至於趙孝錫也同樣收穫了不少好處,最大的收穫無疑就是這個節度成都府路軍政要務的職務。
得到正式的賜封跟官職,意味著趙孝錫待在京城的時間也不多。而最終趙孝錫選擇離開的時間,則是替這位最近忙著準備婚事的大哥,辦完這場終生大事離開。
也許是知道,這位郡王就算離開了京城,他在未來宋朝的朝堂之上也必然有其一席之地。很多文武百官跟王公貴族,也知道除了那一百名聖上親授的武官外。競技之後,趙孝錫又給不少五場考核,進前一百名最終落選的武人子弟遞上了從九品的武官帽子。
雖然這頂帽子很多人生下來,得到的武職就比這個高,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