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2/4 頁)
縣的城防軍,都屬於嚴重欠編的情況。好在趙孝錫不斷從新南城調集兵力,入住這些縣城,也算緩解了這種兵力緊張的情況。
可在趙孝錫看來,如果要進軍李朝的話,海軍方面有嶽老三的部隊就行。另外從其它海軍基地,調遣一支三千人的參戰部隊便可。
其次陸路上,他同樣將組建一支,人數不少於一萬,配合火繩槍隊跟炮隊的陸軍進攻。另外他跟段譽也達成合作,到時大理方面也會出兵策應。
從現在瞭解到的情況,李朝擁有的部隊,人數也大概在十萬左右。另外還有十幾萬部隊,大多都是負責守城的雜軍。這種雜軍的戰鬥力,幾乎不用完全放在心上。
趙孝錫要做的,就是打殘李朝的這十萬精銳部隊。眼下只要瓊州的事情平定,他就將與廣南西路指揮使兼欽差的名義,整頓廣南西路治下的邊軍部隊。
這些也算經常遭遇戰事的部隊,稍加打磨一下,充當二線部隊應該沒問題。而這個職務,也是趙煦根據他的要求,沒有絲毫克扣答應下來的。
只是在聖旨裡面,趙煦很直接的表示,朝廷現在軍費,更多集中於西北區域。如果要對李朝興兵,軍餉跟物資,全部由趙孝錫一力負責。
這種聖旨,讓趙孝錫感覺到,這位堂弟還真是不肯吃虧的人。打仗打的是他的錢,他的物資。可打下來的疆域,卻必須劃到大宋的管轄之下。
而趙煦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廣南西路這個大包袱拋給趙孝錫處理便行。反正在趙煦看來,這份聖旨,也能讓他好好看看,趙孝錫對他到底有沒有反意。
其實對趙孝錫而言,他現在還真沒心思盯著大宋那張王座。現在的他,手頭已經有兩場戰爭需要準備。又豈會過多分心,去關注趙煦打的那點小算計呢!
第二卷 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
伴隨著從新南城陸續派遣來的新銳官員,不斷補充到瓊州各縣擔任主官或副官,加上趙孝錫的大量物資財富的投入,瓊州也慢慢展現著,海島賽江南的新面貌。
只是對於趙孝錫而言,他的行程同樣繁忙。在親自組織了新兵三月考核之後,入選新陸軍的三千八百五十名正規軍,正式編為瓊州軍,由趙五親領指揮使。
其餘被淘汰的官兵,事先還以為失去了從軍的機會,正覺得有些失望之時。趙孝錫適時的說出,讓他們擁有再次從軍的機會,只是當的卻是各城的城防軍。
不過趙孝錫也說了,瓊州未來的城防軍,也將做為預備主力使用。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優秀者,進入瓊州軍中服役。考核不合格者,直接剔出城防軍的編制。
當城防軍的軍餉,雖然沒瓊州軍高,可每月三兩的軍餉,同樣讓這些被淘汰計程車兵喜笑顏看。伴隨著這四千多訓練有素的陸軍進駐各城,瓊州局勢瞬間平靜。
那些拒不下山投降的山賊,也成了瓊州軍實戰的物件。面對這種戰爭,這些入選計程車兵,也很珍惜這種機會。畢竟,戰時立有軍功,將得到晉升,軍餉也直接翻倍啊!
用趙五的話來說,瓊州軍中不認親疏,只認戰功。誰想成為隊長,成為都頭,那就戰爭上拿出真本事象他證明。只要認功,職務便能晉升。軍餉自然能加倍。
面對這樣一支,訓練有素且作戰勇猛裝備精良的部隊。這些頑抗到底的山賊,最終一個個落的寨破人亡的下場。雖然瓊州軍也有一些損失。可相比實戰訓練並沒什麼可惜的。
見過血之後的瓊州軍,在清除了瓊州島上的不安定因素後,再次投入緊張的備戰當中。用趙五的話,清剿山賊只是一道開胃菜,真正的大餐還在後面。
而這次瓊州的剿匪之戰,也讓瓊州百姓跟官府,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新式軍隊。雖然這些軍隊。身上穿的還是大宋的軍服,可軍容風紀。一看都知道是精兵。
那怕上任儋州,也曾親自看過瓊州軍剿匪的蘇軾。從趙五嘴中得知,這些精銳的步兵,只訓練了三個來月。便有如此成效,也被震驚的不知說什麼好。
在這位蘇大人看來,大宋很多時候,都是武力有所不足,才導致現在西北的局勢始終不穩。可大宋自古都忌憚武將奪權,很多時候都任何文官治軍。
結果訓練出來的部隊,大多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一旦碰到西北那些虎狼之士,這些花架子的禁軍跟廂軍,只有逃亡的份。可這支瓊州軍卻完全不同!
勇猛果敢。卻令行禁止。打仗的時候,各式兵種配合默契,幾乎沒給山賊太多反手的機會。直接與碾壓的形勢。攻破以往州府官軍無能為力的山賊大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