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2/4 頁)
遣的秘密部隊。替朝廷大軍偵查遼國的軍事佈置,也替朝廷解決一些硬骨頭。
在趙孝錫看來,靠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戰術取得的勝利,多少有些得不償失。如果有更好的辦法,減少宋軍的損失,又能達到攻陷敵城的目的,為何不做呢?
看著最新送來的戰報,趙孝錫對於趙煦默許他的助戰,也清楚這位堂弟,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能分的了輕重。這對他而言,無疑也長鬆了一口氣。
沒多久,便寫了一封密令,將準備派遣給中軍大營的援兵下達了出戰的命令。相比他派遣給另兩路,更多都是一些比較原始的爆破隊,給趙煦的才是真正的強軍。
在遼軍還沒認清,固守城池不能阻擋宋軍攻勢的情況下,趙孝錫希望他的新軍,能替大宋多獲取一些勝利。即消滅了遼軍的有生力量,又儲存宋軍出征部隊的元氣。
至於這些秘密部隊的出現,會讓趙煦意識到,趙孝錫所擁有的實力。在趙孝錫看來,意義其實真的不大。火炮這種東西,除了他能製造出來,其它各國拿到也仿造不出來。
那怕就是趙煦,將派遣的火炮隊扣留,趙孝錫相信他同樣仿造不出來。而且火炮失去炮彈,同樣是件廢品。主動權,都掌控在他手裡,他又有什麼擔心的呢?
眼下趙孝錫真正要做的,就是讓遼人明白,此次宋軍攻遼,並非跟以往那樣是心血來潮。既然趙煦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那滿足他這個心願,又有何不可呢?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此次趙煦御駕親征,坐鎮中軍的他,希望攻陷的大遼之地。自然是被大遼做為國都的南京府,也是被大宋叫為幽州的燕雲十六州軍事重鎮之一。
只是想攻陷幽州,首先必須攻陷擋在幽州前面的其餘幾州。而這沿路的戰事,都是趙煦統領的中軍負責。另外一路右路軍,同樣在一旁做為中軍側應。
跟楊士鵬統領的左路軍一樣,進軍遼境的趙煦,一直想與遼軍來場兵對兵,將對將,王對王的對決。很可惜,遼軍似乎根本不打算,跟他來這種對決。
依託著前唐跟五代時期修建的城牆隘口,遼軍採取節節阻擊的方式,不斷消耗著宋軍的銳氣。那怕最終的勝利,都是屬於宋軍的。可時間跟精力,也不斷被消耗著。
看著陸續被收復的城池,趙煦無疑是高興的。不管怎麼說,能打勝仗總歸是好事。可在負責作戰的章惇看來,這種勝利得不償失,甚至有點厭倦。
他們這一路大軍,因為有趙煦坐鎮的原因,兵力無疑是三路大軍中最多的。可這種兵強馬壯,對於後勤物資的補給,有很大的要求。
人吃馬嚼,那消耗的糧草也是海量的。可攻打這種小城池,很多官兵只能待在一旁觀戰。這對兵力而言,無疑是浪費的。而且收復的城池,收穫的物資又少的可憐。
最重要的,還是章惇覺得,處於優勢的他們。在這些接連不斷的小型攻城戰中,傷亡的比例遠比遼軍多。那怕有些城池,最終被攻佔,城池裡的遼軍也死的差不多。
相比這些守軍的實力,章惇很心疼手下精銳的損失。可攻城這種事情。騎兵根本幫不上太多的忙。只有偶爾在遊城時,射殺一些城牆上的遼軍。
當大軍抵達第一座州城之時,望著這種修建完備的州城,章惇也覺得接下來這場攻城戰。只怕大軍的傷亡將更重,可偏偏他又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這段時間,章惇也一直在期待。那位給左路軍派遣了援兵的趙孝錫。能給他派來援兵,卻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對於援兵的渴望,章惇也是敢想不敢言。
看著趙煦似乎很滿足這種戰果,每天似乎都能聽到大軍獲勝,章惇也實在不敢,將他的擔心說出來。畢竟,給皇帝潑冷水,是件很危險的事情啊!
隨著大軍在瀛州城外紮營,這座後世位於河北河間的古城。如今也是擋在大遼國都外,一道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除了瀛州外,宋軍想攻到大遼南京府,還需攻下涿州、莫州、薊州這些州城。正是有這些易守難攻的州城庇護,大遼才敢將國都設立於幽州境內。
面對這第一道攔路虎,趙煦也親自檢視過地形,發現這座瀛州城確實易守攻城。先不說這些高大的城牆,就是其屬地的縣城。宋軍也費了番功夫才拿下。
望著這座原本屬於中原的城池,趙煦略顯期待的道:“章愛卿。眼前這座城池,大軍需要幾日能拿下呢?這段時間,大軍車馬勞頓,要不要先休息一日再戰?”
雖然他很少指揮部隊參戰,可每次大軍攻城,他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