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2/4 頁)
護衛大軍左右。其餘邊軍騎兵。全部聽從騎軍各營統領調遣,準備與遼軍騎兵進行決戰。
除此之外。步兵陣營開始沿中軍進行排兵佈陣。已然沒法離開的趙煦,自然被保護在大軍營中的最中心。甚至騎軍營,還安排了三千精銳隨伺左右。
做為最中心的一側親衛軍,趙十八的炮隊。同樣設制在趙煦所在的陣前。那三千派來的援軍,也第一次出現在眾軍面前,與盾牌兵相互配合,做為第一道防線。
清楚這次的決戰,也會出現步騎相互進攻的情況。遼國的騎兵想殺進宋軍陣中,必須突破宋軍騎兵的阻攔。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步騎分開對決。
豐臺平原很大,大的五十萬大軍佈置在這裡。似乎也不顯得擁擠。兩軍陣前,都擁有廣闊的平原,留給雙方的大軍進行決戰。
只有一方的步騎。取得了絕對的優勢,才能支援本國的另一種部隊。而遼國採取的策略,便是騎兵取勝,步兵衝擊,阻止宋軍步兵支援騎兵。
在遼國將領眼中,步兵永遠是比騎兵更低一等的部隊。這樣的部隊。就算消耗掉一些,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心疼。反正有人。這種部隊隨時能夠補充回來。
相比之下,來自各部族支援的騎兵,卻是他們的根基所在。如果騎兵折損太大,對於遼國而言,也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只是眼下,他們不得不戰。
若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失去代表大遼的南京皇城,那麼大遼這個國家,還會不會得到各部族的認可,也是一件值得考慮的事情。
對於一些大部族而言,他們願意聽命耶律皇族行事。更多的是,他們的本錢雄厚,加上坐擁燕雲十六州這樣的富饒之地,能給他們帶來諸多好處。
如果耶律皇族,失去了這些富饒之地,他們退回草原之後。勢必會搶佔,一些部族的自留地。這便讓兩方有了衝突,對遊牧民族部族而言,草原便是地盤,便是部落的生死命脈。
看著大宋方面出兵迅速,遼軍總指揮耶律良才也感嘆道:“這支宋軍,確實是老夫與宋朝交手以來最強的。這次不論誰勝誰敗,只怕往後再戰,老夫都絕計看不到了。”
這話落到陪在他身邊的遼軍統領耳中,也清楚這位出身皇族旁系的統兵良將。這次便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敗,則身殞於此,勝,只怕也是慘勝。
眼前這支宋軍,不論是步兵還是騎兵,確實給遼軍從未有過的壓力。雙方兵力懸殊不大,打起來無論那一方,只怕都是個慘勝。
而今天,這個曾經被皇族視為跑馬場的豐臺平原,將變成血紅之色。五十萬大軍在此決戰,鮮血也必將染紅整片草原。這種既將出現的慘烈場景,他們都能預想的到。
相比昨天的萬人騎對決,今日的騎兵卻更為龐大。整個豐臺平原,呈現出一列列人與馬並排的波浪。雙方的騎兵,站在本方的高地上,凝視著即將拼生死的對手。
這樣的騎兵對決,瞬間便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能否在這場對決中生存下來,便要看他們的運氣跟實力。只是不少人都清楚,這一戰將會名留青史。
是成為敗者,被世人永遠銘記,還是成為勝者被人永世祭奠。兩方的騎兵,更多希望的還是後者。只是戰爭,永遠充滿不確定,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勝負如何。
伴隨著遼軍後方的號角手,吹響那支激昂卻帶有蒼涼之氣的號角。一隊隊大遼騎兵,揮動著馬刀,喊出震天的殺氣,真正遮天蔽日般殺下高地。
與此同時,後方指揮騎兵作戰的張亭光,同樣命人敲響了出擊的戰鼓。那咚咚咚的聲音,伴隨著宋軍騎兵的殺出,似乎也顯得有些壯烈。
雙方近二十萬的騎兵,源源不斷的衝擊在一起。人落馬倒的情況,到處都能看見。單單兩軍初接觸,只怕便有成千上萬的人失去生命。
在這種對決中,人命似乎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伴隨著衝鋒的道路,被一具具人屍馬屍給阻住,雙方的騎兵對決,也真正展開。
相比遼軍騎兵,大多都是精銳不會什麼先後。張亭光卻清楚,接戰那一刻再強的騎兵,也絕對沒多少倖存的希望。所以,前軍騎兵大多由邊軍騎兵擔任。
這些邊軍騎兵當然清楚,讓他們打先鋒意味著什麼。可他們同樣清楚,張亭光跟那位做鎮中軍的皇帝,都答應過。此戰陣亡的將士,入功德祠撫卹金加倍,其家眷永免稅賦。
這樣的好處,對於這些邊軍將士而言。能活下來,便是英雄的存在。那怕死去,他們也能替家人,搏出一個未來。而當兵,圖的不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