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四娘
妙玉在給寶玉遙叩芳辰的拜帖下別號“檻外人”,先從諧音上就讓人聽成“砍完人”——就是砍了雍正後來這裡的。這一說未必成立,姑妄聽之。寶玉在請教岫煙,聽了“檻外人”的來歷後,曹雪芹用了“醍醐灌頂”一詞,肯定非同小可。岫煙介紹妙玉常說“古人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 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中寫道“即今秦氏之喪; 族中諸人皆權在鐵檻寺下榻;獨有鳳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來和饅頭庵的姑子淨虛說了;騰出兩間房子來作下處。原來這饅頭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廟裡做的饅頭好; 就起了這個渾號;離鐵檻寺不遠。” 妙玉人在“檻外”;“檻外”不遠是“饅頭庵”;妙玉又提及“(土)饅頭” ;“饅頭庵(案)”就是水月庵(案)。看來,水月庵和櫳翠庵是虛虛實實。《枉凝眉》中“一個是水中月…”應該和妙玉有所關聯。呂留良字“莊生”,所以岫煙說妙玉常贊“文是莊子的好。” “水月”二字暗喻著呂四孃的祖父名子“留良”:水流(留);月涼(良)。水月案(庵)——留良案就是一個饅頭案,一個人肉包子案,曹雪芹在書中多次用玉蘭、如蘭、玉欄等來暗示“呂難”——呂留良之難;為了讓人們在字裡行間讀出呂留良的名字而又免遭文字獄,曹只好反覆重複一些無關痛癢的詞語,甚至使出倒語逆筆。把水——流聯在一起的有“飛花逐水流”(第五回);把月——涼聯在一起的有“月掛中天夜色寒”、“珍珠簾外掛冰盤”(第四十八回)等。最有趣的倒語逆筆在第五回中——
正胡思之間;忽聽山後有人作歌曰:
春夢隨雲散;
飛花逐水流;
寄言眾兒女;
何必覓閒愁。
——現在我們把它倒過來:
何必覓閒愁——必覓賢“何愁”——“何求”的諧音,呂留良號何求老人。“呂留良”——這四句詩裡“必覓”(秘密)。
寄言眾兒“女” 諧呂
飛花逐水“流” 諧留
春夢隨雲散 “亮” 雲開夢散,天亮了。 諧良
十六 判詞說妙玉就是呂四娘(一)(續1)
十六 判詞說妙玉就是呂四娘(一)(續1)
後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斷語云: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這是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中關於妙玉的判詞和吟曲,這點大家都認同,根據是妙玉的“潔”“孤癖”“青燈古殿”和詞中的“白玉”以及一百一十二回中“活冤孽妙尼遭大劫”,妙玉被強人燒悶香後輕薄了,輕薄的結局是高鶚根據判詞猜的。現在我們一句句分析: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妙玉之不潔,已是定案。後四十回說被強人輕薄;前八十回曹雪芹以呂四娘身份說她是“柳折花殘” (見本文之十一誰是中山狼,誰是柳花),又從柳花到柳絮,用柳絮二字相切為呂(LV),又直接說“何曾潔”。如果高鶚在此是狗尾續貂、妙玉不存在被強人輕薄的話就應該是在代發修行之前就已經不潔了。把妙玉設計的潔和孤癖應該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本篇先說一。如果妙玉是呂四娘,她刺了雍正後以修行掩蓋自己的身份的話,她應該孤癖,儘量避免拋頭露面,防止暴露。在品茶櫳翠庵中寶玉說派人擔水來沖洗地面,妙玉說可以,但是水放在山門外。這在情理,防止新的汙染,但更隱蔽的用意恐怕是前面分析的,避免刺探。搜捕刺雍之人的氣氛籠罩,櫳翠庵不可能是安全島。(讀者注意,這是分析小說,不是說歷史事實。)曹雪芹還是在“品茶櫳翠庵”中暗示了——
十六 判詞說妙玉就是呂四娘(一)(續2)
十六 判詞說妙玉就是呂四娘(一)(續2)
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 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 知道。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