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趟,後來就聽人說富林大隊有一條捷徑,就自己到村子裡去問路,以後離開周坑到公社去都是走那條古道,那現在也還是走那條古道,能節省不少的時間。
來到富林大隊外面,趙衛東就往村子裡走去,溫妍就叫道:
“衛東,你走錯了,我們只要沿著公路走,就能到公社,你怎麼走到村子裡去?”
“溫妍,走公路太遠了,我們走小路近得多。”趙衛東回答說。
“不會,我聽你說,你插隊下來這是第一次回去,你怎麼認得小路?”溫妍好奇的問道。第一時間更新
“我在前幾天就問人了,要走路到公社,走小路會近很多,他們告訴我,小路要從富林村中經過。”趙衛東回答說。
溫妍扁了扁嘴說:“哦,是這樣的。”
“我們走。”趙衛東招呼道。
富林村莊前有一條小河,他們走上木橋,伏在欄杆上看著清沏的小溪,雖然河比較小,有一些社員正在小溪挑水用,河邊有一個用條石砌成的小碼頭,在下游部分是洗衣區,中間部分是洗菜區,上游部分是飲水區,河裡有很多魚在活潑的遊著。
看了一會兒,又繼續前進了,到了村子裡,道路都差不多,趙衛東也記不清楚是走那條路了,於是他就向一個男社員問道:
“同志,請問去福橋公社的小路怎麼走?”
“你們就這條路往前走,在碰到第一個交叉路往右拐,然後再向左拐,一直走到山邊,就是到公社的小路。”男社員熱情的指點道。
“同志,謝謝你。”趙衛東笑著說道。
問清楚了路,趙衛東和溫妍又繼續前進,村子的小街道上中間鋪著大塊石頭,兩邊全部鋪著整齊的小河卵石,而且是中間高二邊低,小街道的兩邊都有排水溝,雖然就地取材,卻簡單實用,雖然歷經蒼桑,卻歷久彌新,有很多石頭被村民的腳底磨得光滑如鏡。第一時間更新
很快他們就走出了村子,沿著這一帶社員祖祖輩輩走過的山路走著,雖然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路,但可以感覺到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小路,維護得很不錯,可見這是一條沒有開通班車前外出的主要通道。
走了半個多小時,他們登上山頂,這是兩座山峰間的山凹,在正中間有一座康熙年修建的古亭,很明顯是供路人休息的亭子。
趙衛東和溫妍都不約而同時放下手中的東西,坐到亭子兩邊的寬大的排椅上,溫妍忍不住說道:
“好舒服啊!”
的確涼亭擋住了秋老虎般的烈日,帶來了舒適的蔭涼,迎面吹來的徐徐山風給滿身大汗的趙衛東和溫妍帶來愜意的涼爽,開闊的視野,美麗的秋景深深的吸引了他們。。
“溫妍,你看這個亭子是不是有些特別啊?”趙衛東笑著提問道。
溫妍目光從遠方收回,看了一眼身邊的亭子說:
“我看沒有什麼特別的啊。”
“溫妍,你向上看一下,就知道了。”趙衛東提醒說。
溫妍向上認真看了一下說:“哇,竟然是康熙二十三年建的亭子,衛東你知道康熙一十三年是公元多少年嗎?”
“溫妍,康熙生於1654年5月4日死於1722年12月20日,他8週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第一時間更新康熙一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趙衛東簡單說明道。
“這麼說,這個亭子已經建好三百多年,怎麼可能這麼新,不可能!”
溫妍無法相信這是真的,眼前這個亭子已經在荒郊野地屹立了三百多年,她覺得自己家,住了幾年後,就舊了很多,那三百年的房子,有多舊就可想而知了。
可眼前的亭子,不僅所有木頭沒有一點**現象,而且象新的一樣,黃燦燦的,十分奇怪的是,亭子內不僅沒有一個鳥窩,而且連一個蜘蛛網也沒有,就連灰塵都沒有,應該不會是定期清理衛生。
“溫妍,這亭子已經建好三百多年那是肯定的,為什麼會象新的一樣,那就要歸功於古代木匠的智慧了,首先每根柱子都立在石墩上,石墩下面還有一個四方形的石座,最大限度保持木製結構的乾燥,而且每根木頭都用砒霜水刷過的,因為有毒,所以各種蟲鳥蜘蛛都避而遠之,所以三百多年的古亭才能歷久彌新。”
趙衛東把自己前世也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問了一個老木匠才瞭解到這個迷底,這個木材處理的簡單有效的技術已經湮滅在歷史之中,沒有什麼人知道了,現在也就原原本本的告訴溫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