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頁)
,留下這個玉佩。
本來也沒人知道,但是侯府的人又怕王氏和身邊的心腹交代過,到時候只等孟言茉及笄就會找上侯府,因此前世的時候,侯夫人帶著世子來給孟老太太拜壽,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她們是想和孟府的當家人說清楚,當年的玉佩和說辭只是玩笑之語,然後把玉佩取回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卻和孟言雅牽扯上了。
孟言茉前世臥病在床,只知道自己的母親給自己定下的未婚夫被孟言雅搶走了,她私底下哭的半條命都要沒了。
如今她只想看著這兩人這一世是怎麼勾搭到一起的。
她不要,但也不能讓人把她的兩邊臉都煽鍾了,卻還只能私底下哭泣。
誰對不起她,她就要讓他們身敗名裂。
憑什麼她這個受害者,反而成了被人退婚的笑話。
“九妹妹,這兩日剛進閨學,進度還跟的上嗎?你若是有什麼不懂,可以來問七姐姐的。不要客氣見外,知道嗎?”
孟言寧輕聲細語的囑咐道。
聽到她恬靜的聲音,不瞭解的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心都平靜了。
可惜,孟言茉只覺得警惕更重了。孟言寧可是第一個出手想要她性命的人。
她到現在都不明白,她和孟言寧究竟有什麼利益衝突讓她這麼做。
孟家的閨學是在孟府的湖光閣中,風景宜人,安靜深幽,孟家的女孩子都在閨學裡上課,還有族裡幾個族老家裡受寵的嫡女們。
每日主要修習《閨訓》,《女四書》,《女則》,《女誡》,請的女先生也都是江南有名的一位德言容功受到過朝廷嘉獎的夫人。
這樣的婦人稱為德婦,是比節婦更受人尊敬的存在,也是比中狀元還要難的。
江南六府統共就三位。
在孟府的這一位是因為剛過門丈夫就去世,獨自靠繡活和賣畫撫養遺腹子長大成才,兒子又考中了三甲進士,這位夫人的夫家也姓孟,她無怨無悔的照顧婆母四十年,在鄉里賢名遠播。
人說,**門前是非多。
就是村裡的無賴惡霸也是敬仰她的品德,而從來沒有找過她的麻煩。
第123章:閨學
這位夫人的夫家也只是鄉里的富戶,耕讀的清白人家,在達官貴人眼裡也是寒門。
孟家的族老們想到這婦人名聲好,兒子又有出息,可以有資格依附他們孟家,就派了族裡的人去這家說項。
這夫人的婆母一聽聞可以作為孟家旁支依附在孟家族裡,哪裡有不願意的,孟家可是在京裡有孟閣老在的啊,又是揚州府的百年世家。
他們孟家只是沒有族譜的外八路,連怎麼姓孟都已不可考了。如今真的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以後孫子在仕途上也有了大的助益。
她的孫子雖說是考了三甲進士,可是在仕途上沒有關係的官員,哪一個不是苦熬資歷,有的在一個縣尊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幾十年,一輩子都過去了,堪堪的才升了一品。
這老婦人催著兒媳就從鄉里也搬進了揚州府,住在孟家族人聚集的外圍,青梅巷。
孟家族人分為內門和外門,說的簡單點,內門的人就是百年來從孟氏族裡分出的嫡枝聚集,外門就是那些庶子們和後來依附上來同為孟姓的人。
揚州府孟氏本家,如今分為內三外八,共十二支。
內門如今最顯赫的一枝,就是孟公茂,孟公彥兩兄弟了。
兩外兩支還有兩個老太爺活著,是孟公茂的叔叔輩的,所以這兩支雖然沒有子孫在仕途上有什麼建樹,可是在族裡底氣還是很足的。
誰讓他們家老太爺如今是族裡輩分最長的兩位呢,連孟公茂這個族長也得恭恭敬敬的行禮,叫聲二叔,五叔,更不用說那些小輩們了。
孟夫人被請到孟府做閨學的女先生,這在族裡是很有面子和地位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外門的族人對這新近依附上來的族人都客氣了不少。
閨學裡每日都要把這些教導女子的行為典範的書籍,一個字一個字的講解,等到她們及笄從閨學畢業的時候,能把這些書籍倒背如流,隨便抽出一句話,要回答出出自哪個章節,哪個段落,那才算是及格。
除了這行為典範的教養是重中之重,還有一項就是女紅,雖不要求把蘇繡中經典頂級的雙面繡學會,那也要會三十六種針法,一百零八種經典圖案靈活的重現。
為了這女紅一項,孟言晴曾舉著滿是針眼的白嫩小手,哭的上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