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意鋪面遍佈河南道,真正是鐘鳴鼎食的大家族。
紅梅咂咂舌:“那他們咋不搬道大地方去呢?”
“這是老宅!落葉歸根,王老太爺怎麼捨得挪走呢。不過家族裡做官的做官,做生意的做生意,在外的也不少。”李老漢道。
紅梅幾個年齡小,想不到鎮上還有這樣的大戶人家,一個個羨慕的不得了。
紅梅尋思了一會兒,問道:“李爺爺,那他們是不是天天吃肉啊。”
李老漢想了想道:“那是,肯定得天天吃肉!”
“天天吃肉啊!”三個小傢伙也是一臉神往。
張雲聽了好笑,差點憋不住。她剛來這裡不知道,像她們這樣的山村家庭,一年也不一定能吃的上一次肉。就前天燒得一次魚湯,是他們姐仨兩年來第一次吃肉。昨天送給紅梅的一條魚,讓他們家高興的跟過年一般。那些家裡有雞鴨的,都攢著雞蛋鴨蛋換油鹽醬醋,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殺雞宰鴨的吃上肉,而且這還是殷實人家呢!故以為大戶人家頓頓吃肉都是了不得了。富的有幾十只雞單取雞舌做菜,窮的有吃糠咽菜挖樹皮的,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009 趕集 (中)
趁著集上人還不多,紅梅請李爺爺看著東西,拉著張雲先去布莊送繡品。張雲心想正好看看東西都賣什麼價,便囑咐小峰小秀不要亂跑,乖乖在這裡跟李爺爺在一起。
紅梅跟著她娘和嫂子來過鎮上幾次,熟門熟路的便找到了布莊,這布莊的名字叫做祥雲布莊,除了賣布料外,也賣各種繡品,還提供成衣定製,規模很大且價格公道,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喜歡來這裡買布料,成衣定製主要是針對富裕的鎮上殷實人家。
店裡這會兒沒人,紅梅把包袱放到櫃檯上,掏出懷裡的憑條,對櫃上的一個夥計說道:“小哥兒,我是來送繡品的。”那小哥兒拿過憑條看了看,笑道:“喔,是首山村的啊,你是替張嫂子送的吧?”
紅梅點點頭:“那是我大嫂。”
小哥兒開啟包袱檢查一遍:“嗯,張嫂子的針線活可真好,能拿到咱們鋪子裡最好的價錢。”然後數了一串銅錢,“喏,共十條帕子,每條四文,共四十個銅子兒。”紅梅接過。
那小哥兒又問道:“這次拿多少啊?”
“還是十條,下個集日帶過來。”李月兒在家裡還得看孩子做飯,一天也只能繡一條帕子。
出了布莊,旁邊就是糧店。張雲進去看看,打聽一番,老闆一樣一樣都給她說了一遍,糙米三文一斤,精米五文一斤,麵粉就貴了,八文一斤,其實小麥才兩文半,不過麵粉不好磨,出粉率,所以貴了。黃豆綠豆之類都在四五文只間。張雲手中一個銅子兒也沒有,問過價錢便道回頭再買。老闆心有不喜,面上卻笑道:“行。”
張雲路上又問了問紅梅,得知豬肉大概十文左右,雞鴨略便宜一些,魚要十二文左右,青菜之類的大部分在五文以下。張雲點點頭,看來這裡處在內路,海鮮水產之類的不多見。
回到攤位上,張雲問紅梅:“這個蘑菇你準備怎麼定價?”
“這蘑菇尋常沒有,當然要貴點兒了,四文一斤,等到收攤的時候還有的話,就最低三文賣了。”紅梅道。
張雲突然意識到個大問題,沒有稱!跟紅梅一說,紅梅嘿嘿一笑,從背後抽出一杆秤來,道:“從家裡拿的,等會兒咱們一塊兒用。”這個時代幾乎家家都有一杆秤,有些人買東西也拿著稱,以防買東西的缺斤少兩。不過張雲家裡太窮了,連一杆秤也沒有。張雲在現代見慣的都是電子稱,這猛地一來還沒意識到要用桿秤呢。不過紅梅一教,她立馬便上手了。
這時有人過來了,是一箇中年婦女,她看著紅梅的雞蛋,問道:“姑娘,雞蛋多少錢一斤?”
“六文,都是自己家養的,賺個辛苦費。”紅梅回道。
“蘑菇呢?”婦人又問。
“這是今年頭一回,新鮮著呢,四文一斤。”
那婦人點點頭:“這雞蛋價錢還公道,我要是全買了,就五文半吧。”紅梅的一籃子雞蛋總共有三十來個,個個渾圓喜人。
“大娘,這價錢太低了,不行啊。”紅梅不同意。
“我這包圓兒了你不是還省事兒嗎,要不是我這給閨女送喜蛋買這麼多,你一時還賣不了吧。五文半我就全拿走,再買幾斤蘑菇。”婦人說道。
紅梅覺得還行,便道:“哎呀,大娘家添丁啊,那就五文半吧。這蘑菇燉湯炒菜都鮮得很,您多帶點兒。”婦人心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