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非常棒,不過第三樂章我覺得可以再輕快一點!”
“再聽聽另外四首。”林海說著將光碟取出,又放入另一張光碟。
音樂放完,林海問道:“怎麼樣?”
蘇烈沉吟道:“前面四首鋼琴曲感覺要好點!”
“還有四首!”林海重新放入了一張新光碟。
在音樂出現剎那,蘇烈眼睛一下亮了,這是琵琶,後世林海紅遍全國靠的就是一曲《琵琶語》,沒想到這次也用琵琶來配樂。
現在的這個曲子雖然並不是《琵琶語》,卻有某些相似的東西,非常的美。音樂聲中蘇烈緩緩閉上雙眼,細細傾聽。
悠揚的音樂聲中,電影的畫面出現在了蘇烈的腦海中,他覺得自己好像就是男主角,生活沉悶,工作無聊,整個生活沒有樂趣,然後他看到了對面樓的女孩,整個生活一下煥發出了光彩,人生也頓時充滿了樂趣,整個世界都明亮起來。
難怪後世的樂評人說他是個右手東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樂家,空靈、溫暖、恬靜、自然,太美了!
四首樂曲放完,蘇烈由衷嘆道:“真像白居易寫的那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實在是太美妙了!”
林海問道:“就用這四首嗎?”
這四首曲子讓整個影片變得非常特別,有一種特殊的意蘊在裡面。蘇烈肯定地點頭道:“對,就用這四首!”
音樂敲定之後,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沒幾天的時間,《訊號》的後期就完成了。
(感謝mcf123456打賞!好像混上新書榜首頁了,趕緊求點推薦票!謝謝了!)
第七十七章 不該去韓國啊
北電的放映室。
銀幕上流動的光影中,一對年輕的男女正透過紙上的文字,進入無聲的交流。
正在放映的電影,是蘇烈剛剛製作完成的《訊號》。
看片人包括張慧軍這些學校領導,也包括謝非、王宏偉這些老師。
《訊號》準備送到國外的電影節參賽,雖然北電的片子出國參賽不需要廣電審查,但學校需要自查。萬一片子的內容有**反社會的東西,不加審查就送出去參賽,出了問題學校負不起這個責。
影片放完。
放映室的燈亮了。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眾位老師,都是一臉笑意,顯然大家都對這部片子非常滿意。
張慧軍看著旁邊謝非,笑著道:“謝非老師,你老先評點一下!”
謝非滿意地點頭道:“蘇烈在色彩、構圖上進步了,看得出這幾個月是下了苦功的,這很難得!這部片子拍得不錯,很獨特,很有想法,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三性合一,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不過在鏡頭銜接和排程上,應該再花一點心思,電影的語言上稍微平了一點,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鏡頭!”
蘇烈趕緊道:“是,謝非老師,以後在這方面我一定多花心思!”
張慧軍開口了:“蘇烈,你們準備送去哪個電影節參賽?”
蘇烈道:“準備先去韓國,或者日本的短片電影節,具體去哪個還沒想好。”
張慧軍點頭道:“既然出國參賽,就要好好準備,不要到時候什麼都不懂,給國家丟人,要是有什麼困難,可以跟學校反映!”
蘇烈點頭道:“謝謝,校長!”
在製作後期的時候,蘇烈他們就在考慮該去哪個電影節參賽的問題。從時間上來說,最近的電影節有兩個,名字都叫亞洲短片電影節,時間都是6月中旬,不過一個在日本東京,一個在韓國的漢城。
兩個電影節名字相同,日期相近,看得出兩個電影節有競爭,或者說對抗的意思。
當然,蘇烈他們對這種背後的東西不感興趣,日本人韓國人喜歡掐就讓他們掐,掐死最好,不過他們要去參賽又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兩個電影節對抗的意味很重,想一女兩嫁根本不可能。要是兩邊都入圍了,最終的結果很可能一個獎都撈不到。
從官網的資訊來看,韓國的亞洲短片電影節成立比較早,成立於90年代初;而日本的要晚一些,成立於1998年。
2001年的網路世界遠不及後來發達,雖然網上有兩個電影節的官網,也有報名地址,但相關的資訊還是非常少,大家不知道去哪個更合適。
好在北電留學生中日本人和韓國人很多,蘇烈他們就找了一些日本和韓國留學生諮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