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了。繳獲的六十多支長短槍裡面,有三十幾支是七成新的漢陽造,挺好用的,我答應留給毛良塢民團了,剩下的挑出十支送給本地鄉親,其他運回衢州回爐。”
說到這裡,吳銘問道:“你需要用錢嗎?有急用的話就說上一聲。”
“沒呢!”
戴子冉感激地搖了搖頭:“每月下發的軍餉都用不完,哪裡還缺錢?只是中午見了前來投誠的百餘土匪和他們的家屬,心裡怪不是滋味的。”
“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交給呂大哥和三哥他們即可,我們只需從中挑出一些年紀輕有基礎的漢子出來就行了。”吳銘開解道。
戴子冉點點頭:“魁元正在做這事兒,挑了十四個了,不過本地想加入我軍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魁元按照你的吩咐,本著自願的原則精挑細選,收攏了七十幾個青壯,估計明天邊上各村鎮還會有人來應徵。”
“啊!?這麼多?”吳銘非常意外,脫口問道。
戴子冉笑著回答:“是啊,收下的人都很不錯,其中會武功的不少,要不是我們定下的標準太過嚴格,恐怕還能多收一倍。”
吳銘興奮地爬起來,穿上軍服來到後院洗漱完畢,回來飛快披掛便拉上戴子冉走向鎮子東面。
此後一週內,吳銘從方圓五十里的村鎮中招收到兩百五十名精壯樸實的年輕人,又從下山投誠的七股匪幫總共一千二百多號人中,精挑細選出兩百八十名年紀全在二十五歲以下的精兵,分成三批交由送來軍裝鞋帽的副團長龍韶罡等軍官帶回衢州軍營。
另有四股規模較大的頑匪音信全無,估計是整體向北搬遷了,以吳銘如今的實力,短期內還真沒辦法收拾他們。
七個山寨近半數匪眾自謀生路,這四百餘人幸運地留住了多年儲蓄,拿著吳銘開出的證明,領著老老少少到環境寬鬆的常山縣城、常山招賢鎮甚至衢州等地安家落戶,剩下一無所有的三百七十餘人,跟隨呂正德和李琨返回毛良塢,安家落戶,其中大半是女人和孩子,懷玉山方圓百里內的匪患自此銷聲匿跡。
######
七月十六日,吳銘在橫街鄉親們的依依送別中,率領呂魁元的特務排,離開了這個駐紮十天之久的山中小鎮,中午時分來到玉山縣城北門,年輕的張縣長率領警察局長和麾下官員等候多時了。
進城用完一頓豐盛的午餐,吳銘單獨和年輕的張縣長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就商道和貿易問題達成私下協議。
騎著馬返回常山的路上,吳銘開啟張縣長奉送的《中央日報》和《民國日報》,看到一半禁不住歎為觀止:
上饒專員汪道涵和行署保安司令部眾將,殫心竭力,反覆謀劃,共同指揮三千多英勇將士,晝伏夜行悄然開進,最後驟然發動猛烈進攻,打了紅軍一個措手不及,擊潰留守懷玉山根據地的紅軍主力團,取得殲敵七百餘眾、潰敵一千五百餘人的空前大捷,行署專員汪道涵和從不見露過面的保安部隊司令兩人,同時獲得三等寶鼎勳章。
第一卷亡命天涯 第92章斂財有方(上)
次日下午,回到衢州的吳銘來不及回營,就趕往司令部彙報,雖然他和方佑淳是兄弟也是親戚,還與副司令唐雲濤的家族悄然結成互利互惠、共同發財的生意夥伴關係,但軍中規矩吳銘不敢一日或忘。
副官李謙看到突然到來的吳銘,非常高興,簡單交談幾句立刻便把吳銘領進了司令辦公室。
方佑淳正在批閱報告,聽到聲音抬頭看了看,點點頭打了個招呼,便吩咐吳銘自己倒茶喝,隨後繼續埋頭書寫。
李謙把吳銘按在沙發上,樂呵呵地說兄弟你又替我們浙西部隊長臉了,你坐著,小弟給你倒茶。
吳銘從李謙的話語中,得知方佑淳從龍韶罡那裡瞭解到部分情況,暗自想了想也不在意,接過茶杯喝上幾口,便和李謙湊在一起低聲聊天,詢問最近衢州軍政兩界有何新聞。
方佑淳很快過來,將一份檔案遞給了李謙:“把三團這份報告拿去給唐副司令,順便請唐副司令過來一趟。”
“是。”李謙遵命而行。
方佑淳坐到吳銘側邊的單沙發上,含笑打量吳銘一番:“昨天江西上饒行署發來公函,行署專員汪道涵先生讚揚你部在贛東北觀音巖剿匪作戰中的貢獻。魯專員接到公函後非常高興,一個電話把我叫去詢問詳情,我只能含糊其辭地說是根據浙贛邊境最新匪情,派遣你率領精銳追蹤過去,結果魯專員頗為遺憾地說,要是當時方誌敏部進攻開化縣城時你在家,說不定我們也能弄個開化大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