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不知道。”卿泓眉頭微蹙說道。
“不知道?”
卿泓淺笑:“我沒能見著他的面,又如何能得知他的病情到底如何。”
顧九一瞬瞭然,正準備伸手撓頭,又咬牙放下了“爪子”,不能“搔首弄姿”,咬牙啊……
——
兩日過去,明日就是今科會試正式開考的日子。
清晨,今科所有參考的才子就要透過一系列的檢查後方能入禮部。
所入會試需要準備之考憑包括:戶籍、“容貌冊”、鄉試入舉由禮部下發的憑證。
古代沒有攝像技術不能記住每位考生的容貌,歷朝歷代最忌冒名頂替參考之事,官府方下達這種命令,戶籍:包括考生祖上能追溯到的先人,家住何處,祖上是誰,當過什麼官,有過什麼功績,有幾畝地,幾棟宅子,有什麼其他的親戚等等,這類檔案被稱為“牒”。至於“容貌冊”,是科舉發展到後來發明的,記錄了考生的容貌特徵,除去最淺顯的容貌特點,身高體重以外,還有特殊體徵,比如哪個臉上有顆痣,哪個手上虎口處有塊疤,或者哪個是少年白髮……這些明顯體徵是別人代替不了的。
會試考三天,共考三場,一日一場。
首場四書三題,五經每經各四題。難度絕對高於鄉試。
次場考論一道,判五道,詔、表、誥三體各一道。
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道。
三天考生的吃喝拉撒全在一間小格子屋裡,每個格子屋門口站著一個帶刀衛,每條格子屋有五個,每組十個,兩兩相望,每組前坐著一個監考官。
每十組由一個三品以上官員負責,主持整個科舉的監場官員是由四個一品大員,數十名三品高官組成的。
大雍禮部府門前,從四方而來各個學府的考生都被打亂了順序,他們排著隊,等候著考官們的檢查。
“下一個,江淮南路,揚州府廣縣陸安。”
------題外話------
PS:地名……編的……
上述那段關於科舉會試的介紹,是二卿半查資料,半結合以前看的古裝片加半想象寫出來的。還是那句話不可盡信,也不可不信……
瓦會盡量還原歷史上人們生活學習風貌的真實性,但是有些年代久遠需要大量史學資料的,瓦就放棄了,就像瓦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