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兄弟,或為叔侄,或為父子,這種制度,是在女真部落聯盟的基礎上,最後形成。起初好處極大,可是隨著入住中原,問題越的尖銳。
按照,勃極烈制度,皇位繼承上走著兄死弟及;可是按照漢人的習慣,卻是父死子繼,只有在無子的情況下,才是兄死弟及。
而未來,必然是由勃極烈制度,向著漢人的制度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免不了流血。
完顏宗竣,是太祖第五子,卻是嫡長子,按照漢人的習慣,就是皇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若是太祖死後,應該就是他即為當皇帝;可是按照勃極烈制度,則是由太宗吳乞買即位。太祖是豁達之人,選擇了按照勃極烈制度,讓弟弟吳乞買即位。
在太宗即位後,次年,宗軍在取中京和救西京的戰爭中受傷,後死去。
宗竣之死,有太多的貓膩、太宗為人謙和,倒是不會做出殺戮侄兒的行為;不過一些人為了拍太宗的馬屁,自覺動手就說不準了。有時,殺人不需要親自動手,也不需要說什麼,聰明人會提前穩妥做好一切。
如今,完顏宗望也是這樣死去。
斜也是叔父,而宗望是侄兒;斜也是皇儲,而宗望是二太子。這種關係,使兩人存在天然的矛盾,又在是否遷走宋朝兩位皇帝上,生劇烈爭吵…………
婁室搖晃了一下腦袋,把心中的雜念去掉,他是將軍,只需要征戰便可,這些他不需要。
“將軍,陛下有大事相招!”門外傳來侍衛的呻吟。
婁室回答道:“知道了!”
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裡書籤
更多
第156章三伐宋朝
在大殿內,金國高層匯聚一堂,坐在位的是金太宗,一旁坐著的金國的重臣。
屋內可謂是濟濟一堂,文武皆備。
看著人已經齊,金太宗道:“去年秋出師,夏天之前回師,我軍斬獲頗豐,一舉擊破了汴梁,擒拿走金國的兩個皇帝,掠奪了的大量財富,立張邦昌為帝。只是略有不足,宋地未亂,張邦昌不爭氣,僅僅是堅持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投降了宋國的趙樸小兒!”
聽到這裡時,婁室眼中閃現出一絲黯然,為了廢李宋欽宗、宋徽宗的問題,宗翰、宗磐與宗望生了劇烈的爭吵。
宗望並不希望滅宋改朝換代,可以留下徽欽二帝在汴京繼續當宋帝,只是要受金國節制,這樣一來尚可和漢人相處。宗翰、宗磐一定要滅宋改朝換代,擄徽欽二帝到北方,“更立異姓”,讓張邦昌、劉豫這些非趙姓的建立偽楚偽齊政權去節制漢人,“國勢易動”,把漢地搞亂一點,“徐圖混一”,能渾水摸魚,慢慢被女真併吞。
最後,藉著斜也的威望,壓制住了宗望。
如今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張邦昌投降了宋朝的新皇帝趙樸,宋地未亂,反而是河北、河東等地亂了。隨著兩位宋朝皇帝被擄走,漢人與女真人,宋國與金國之間,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原本兩河之地,打算投降的城池,忽然抵抗變得堅決了起來,誓死與金軍決一死戰;而原本歸附的城池,更是叛亂不斷;即便是那些未叛亂的城池,也是人心不穩;歸服於金軍的漢人謀士,對金國也生了異樣變化。
如今幽雲、河東、河北等地,人心動盪,各處義軍此起彼伏,麻煩不斷。
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不僅是沒有搞亂漢地,反而是與漢人交惡,關係變得緊張了起來。
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後悔也不行了,只能是將錯就錯,繼續錯誤下去。
只是簡單指責了幾句,金太宗就沒有太多的提及,話題一轉,轉為今天討論的主題“第三次伐宋”。
一個巨大的地圖擺在了眾人面前,上面描述著表裡山河,大宋廣闊的土地,富饒的城市,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只是如今金國只是佔據了其中的一角,連十分之一的區域也不到。
“第一次伐宋,探查宋國實力強弱,更是逼迫宋國簽訂城下之盟,收穫大量錢財,土地、人口;第二次伐宋,消滅了宋國最精銳的陝西軍,一舉攻破了汴梁,擒拿走了宋朝倆個皇帝。一切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讓趙樸這個漏網之魚跑了,只會要捉住這位漢人王爺,讓趙宋子嗣斷絕,宋朝徹底滅國,宋朝必然會亂套的!”
“此戰,重點的擒拿趙樸,掃蕩東南,據說宋國一半以上賦稅來自與江南,兩淮地區,而這次我朝則要洗劫這兩個·地區!”宗弼說道。
“不妥,此戰應該以攻取關陝為重點,經略陝西,覆滅西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