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不能九鼎食,死也要九鼎烹的勇氣!”
“若是安史之亂爆發,我不會傻傻的逃亡四川,而是會御駕親征,親自戍守潼關,留下太子監國。若是僥倖獲勝,擊敗了叛軍,算是為彌補過錯;若是被敵軍攻破潼關,我就死在潼關上上,算是君王死,社稷崩。即便是死了,也是流芳千古!”
“如今我們也是面臨一個死局。如今,敵強我弱,金軍過了黃河,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圍攻應天府,陷於死地;可如今局勢不穩,風雨飄零,軍心民心動盪。這時,遷都東南,遷都揚州,或是建康,百姓會如何看待我們,縱然有一萬個理由,百姓也會認為我們捨棄了百姓,捨棄了江山社稷而逃,缺乏擔當,缺乏信任。百姓會認為朝中出了奸臣,而汪伯彥、趙鼎、範宗尹,就是大奸臣!我會成為唐明皇,可能在半路上,可能就出現兵變,我就被迫退位;你們也會成為楊國忠,李林甫,說不準會被將士鳩殺。你們死了,也是遺臭萬年!”
三個大臣再度沉默了。
沒有辯駁,他們都是聰明到了極點的人物,這一切極有可能發生。
一旦遷都東南,必然軍心動搖,那時動盪不安的軍隊,極有可能作出偏激行為。在這種情形之下,百姓不會對帝王做什麼,可是卻會在憤怒中把他們殺死,宣洩情緒。死了,極為冤枉,還可能遺臭萬年。
名利,名在前,利在後。
對文人而言,名永遠比利更為重要,最怕的也是遺臭萬年。
“此時御駕親征,勢在必行!”趙樸說道。
此刻,三人出奇的沒有反對。
…………
當傳出陛下,要前往前線勞軍時,朝廷內再度傳出一陣陣反對聲。
靖康之恥,留給大臣們太多的恐懼,在他們看來都城是距離金軍越遠越好,若不是海南島還是荒涼之地,一定會建議遷都海南島。可是如今皇帝陛下倒是好,好死不死,竟然大著膽子,一副不怕死的樣子,直接前往黃河邊慰勞三軍。
這不是找死嗎?
黃河從來沒有防住過女真的鐵騎,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所謂的黃河防線,更多的是為了安慰自己,一副金軍打不過來的樣子。
若是到了黃河邊,金軍突襲,那絕對是做俘虜的料。
“陛下,乃是萬金之軀,走麼可以前往險地,置安危於不顧,不可不可!勞軍只需要一個御史便可,何須陛下親自前往!”一個老臣勸說道。
汪伯彥道:“如今接連失地,軍心動搖,陛下必須親自前往去慰勞三軍,以便安定人心!況且只是勞軍,不是御駕親征,一旦情況有變,陛下可以及時撤離而走!”
“奸臣呀!你這是孤注一擲,好似一個賭徒,為了翻本,將所有的籌碼都扔了出去,一旦出現了變故,那時還能輕鬆撤走嗎?”一個御史立時罵道,仰頭對趙樸道,“陛下呀,你如今無子,又是剛剛即位,此時社稷不穩,一切需要慎之又慎,怎麼可以輕易犯險,將自身陷於絕地!“
趙鼎又道:“如今社稷飄零,我們丟了河東,河北,一旦黃河防線告破,兩淮、襄樊、山東等地都會陸陸續續淪陷,如今陛下只有拼死一搏,才能搏殺出一個出路!”
“你這逆臣,我朝疆土萬萬裡,即便是丟了河東,河北,還有關陝等地,即便是丟了江淮等地,可是隻要劃江而治,徐徐圖之,必然可以收復疆土,驅除金賊,何必如此及功盡利!”又一個御史開始罵道。
範宗尹道:“陛下這是不想當唐明皇……”
“陛下又豈是唐明皇,即位以來,整頓軍備,修繕城池,大力提拔能臣干將,已經有中興之勢!”
朝堂上,立時對嘛開來,只是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爭執不斷的兩個派別,此時卻是變為了汪伯彥、趙鼎、範宗尹三人舌戰群臣。原本只是為了遷都不遷都而爭吵,此刻卻是變為了是否到黃河邊犒賞三軍。
趙樸看著這一切,心中暗自發樂,身為宰相,就要做好為君分憂,做擋箭牌的準備,而不僅僅是結黨私營,鉤心鬥角。
〖
第163章石灰吟
看到爭吵的差不多時,趙樸一揮手道:“拿我的鎧甲來!”
只見一群太監拿著鎧甲上前,在服侍之下,趙樸脫去了身上的龍袍,穿上了鎧甲,鎧甲明光閃耀,好似天神一般,感覺一下,覺得很是舒服,趙樸很是滿意。
唯一感到不滿之處,則是太華美了,到了戰場是活靶子的料。
趙樸不由暗自道:“面子工程害死人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