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統天下,完成秦始皇一樣的霸業
所謂的華夷之別,韓企先從來不在乎。
正所謂,歷史是由勝利者寫成的。
在先秦時代,戰國七雄爭鬥時,秦國被山東六國成為西蠻,可是到了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時,誰敢說秦國時西蠻。
此時,女真被稱為蠻夷,可是如秦國那樣一統天下時,誰會說女真是蠻夷?
金太祖反對伐宋,甚至是阻止女真貴族伐宋,外人看來,是感激宋朝的恩親;可是在韓企先看來,金太祖的野心太大了,他不甘心做一個蠻荒小國的皇帝,而想要像秦始皇一般一統天下。不徵宋,只是因為時機不到。
可惜,宋太祖很快去世。
即位的金太宗精於算計,卻少了太祖的那種雄才大略。
兩次伐宋,都是為了打草谷,殺傷搶掠,而不是為了一統天下。
這次伐宋,也是為了打草谷,而不是為了一統天下。
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裡書籤
更多
第157章一次次錯過
歲幣是收取雞蛋,而打草谷是殺雞取卵。
宋朝的歲幣,足以讓金國過上舒坦的日子,讓金國更好的休養生息,為一統天下做準備;可是金國一些貴族不識好歹,南下伐宋,結果將河東,河北等地打成了一片白地,看似掠奪了許多的錢財,財富一下子多了很多。
可是這種財富卻是不持久,難以持久,反而容易結下仇恨。
一旦,金軍打了敗仗,或是女真戰損嚴重,金軍的軍事優勢將會迅的化為軍事劣勢,會陷入前所未有的絕境。
可惜如今誰也沒有看到,只是看到伐宋時,殺傷搶掠,打草谷帶來的巨大紅利。
………………
金太宗思謀再三,認為:乘中原人心浮動之時滅宋,乃天賜良機;但聽了婁室之言,又覺得“陝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宗翰作為金軍主帥,只好按金太宗之命,統中軍與東路軍一同向南推進,婁室則受太宗之命,代宗翰為西路軍都統。由於宗翰南伐,婁室統率的諸路金軍,加起來才滿萬,但他歷來深信“女真人滿萬,則不可敵”的斷言,認為有這些兵,橫行關陝足矣。
於是大致的作戰方針已經定下。
此戰金軍三路出擊,東路軍由宗輔、宗弼攻擊山東等地;中路軍由宗翰率領,攻擊河南開封等地;而西路軍由婁室率領,攻擊陝西等地。
其中,東路軍,中路軍為主力,集中著金軍二十多萬大軍,金軍精銳盡數集中在這裡;而西路軍為偏師,只有婁室一萬多。之所以同意婁室出擊陝西,也是金太宗看著婁室勞苦功高,不忍心拒絕他的意見,算是安慰性的同意了,只是率領的兵馬最少,又多是雜牌軍。
看著這個作戰計劃,韓企先再度嘆了一口氣,這一次能不能捉到那個皇帝不知道,但是金軍又一次將一統天下的機會丟失了。
“機會一次次的從眼前,擦肩而過,只可惜沒有人伸手去抓!接下來,機會越來越少,甚至是沒有了!”
夢想再一次破碎,韓企先心中很是痛苦。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誰不想要萬古留名!而想要留名千古,最佳的辦法就是幫助君王大一統。
何為大一統?
就是這片土地上,只有一個皇帝,其他都是臣子。這片天地很是寬廣,可有很是狹窄,只能容下一個皇帝。
秦國時,只有一個皇帝;漢朝時,只有一個皇帝;唐代時,只有一個皇帝。可是到了如今,西夏、宋朝、遼國、金國,四皇並立。這個時代,好似擴大版的戰國爭雄。誰能結束諸皇並立,誰就是秦始皇,萬古留名。而輔助的臣子,也是留名千年。
當金國剛剛崛起,宋夏遼已經日漸昏昏,金國應該是先滅遼國,再滅西夏,再滅宋朝,那時就是萬世不拔之業。
那時,他投靠太祖皇帝時,獻上了“隆中對”。
只可惜,太祖皇帝死了。
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死了,而太宗皇帝太講究權術,缺乏雄才大略,再加上沒有太祖的威望,只是不斷的南下打草谷,而是忘記了一統天下。
機會丟失了,再回,已經晚了!
韓企先心中閃過一絲衝動,想要勸說太宗,可最後還是放棄了,他是遼地的漢人…………
………………
金國在策劃著再次南下,趙樸卻是漸漸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
沒有人天生會當皇帝,人總是在不斷學習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