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頁)
位的行動。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僅作了4年樞密使的狄青終於被罷官;但因無過,被加宰相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民間稱“從士兵到元帥、從布衣到宰相”,出知陳州,離開了京師。
到陳州之後,朝廷仍不放心,每半個月就遣中使,名曰撫問,實則監視。這時的狄青已被謠言中傷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來他都要“驚疑終日”,惟恐再生禍亂,不到半年,發病鬱郁而死。這位年僅49歲,曾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為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名將,沒有在兵刃飛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卻死在猜忌、排斥的打擊迫害之中。
這就是文人的特點,不論是投降派,議和派,不論是新黨、舊黨,平時間都得不可開交,可是關鍵時刻總是能做到一直對外,於是後來岳飛也掛掉了。岳飛之死,與其說是投降派陷害,不如說是投降派與主戰派聯合陷害。
狄青生前,被視為朝廷的眼中釘,必yu拔之而後快,他含冤而死,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帝發哀,贈中令,諡武襄”。
當人活著的時刻,不肯給一點寬容,所謂的名臣,賢士,好似惡狗一般網路罪名,實在找不到罪名,就莫須有,就利用天象,總之搞死你不需要理由;可是死了之後,又會大肆吹捧,似乎是救世主。
理由很簡單,死人退出了競爭,自然對死人是寬容的;而尊敬死人,往往比尊敬活人,更有價值。
正如那句詩“活人不及死人香!”
…………
狄青之死,造成的危害太大了。
狄青cao守,人品無可挑剔,戰功顯赫,可是沒有贏得朝堂上下的尊敬,反而是處處刁難,處處為難,就連一個ji女都敢於嘲諷他。
再牛,戰功能牛過狄青嗎?
人品好,能好過狄青嗎?
對皇上忠心,能比得過狄青嗎?
都比不上!一個近乎完美的武將,都是這樣的下場。作武將還有什麼意思。
狄青的經歷告訴所有武將,武將是沒有尊嚴的,哪怕是再好,再優秀,即便是在戰場上就死一生又如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依舊是卑賤之輩,依舊是一坨臭狗屎。
既然如此,何必要人品好?何必要建立戰功?何必要忠於皇上?
於是,漸漸的武將開始自暴自棄,開始變得沒有信仰,開始吃喝piao賭,開始貪生拍死,開始吃空餉,開始變得無賴……
狄青之後,再無良將;岳飛之後,再無名將。
身為武將,時刻要在戰場上征戰廝殺,可能今天還能看到太陽,明天就看不到月亮了。在這種朝不保夕中,他們只是渴望得到尊敬,得到尊嚴,立下戰功後,有人誇獎;取得成績時,有人欣賞。
而不是剛剛立下戰功,就引來一群莫須有的彈劾,一群子虛烏有的責罵。
這是多麼的冷人心!
就好似一個孩子考下好成績,興沖沖的返回家中,可是父母卻是甩了一個耳光罵道,這是何等的傷人心!
…………
回想著這一段歷史,趙樸心中就痠痛不已。
在後世,軍隊那是最吃香的行業,在紅色的中國,世人都是以當兵為榮。在一些地區,當兵還有名額限制,沒有一定的關係,沒有一定的後門,想要當兵似乎還不夠格。哪像這個奇葩的時代,士兵的地位竟然低劣到這種地位。
一切都是不堪回首。
“不是名將缺乏,而是制度不好!”趙樸心中暗自道,王彥、王守信、李破軍僅僅是良將而已,距離名將還差好幾個等級,距離統籌全域性的元帥更是差了好幾條街。靠著八字軍原班人馬,想要跟完顏斡不離,完顏粘罕,完顏婁室等這些牛人對決,絕對是撐不了幾個回合。
如今之計,招募新軍,編練強軍已經沒有時間了,只有採取非常之法,才能提升戰鬥力。
而藉助這次實戰演習,為的就是向那些武人宣告:亂世來了,武人的時代來了,憋屈的時代過去了。
ps:屍山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
〖
第148章勳章
實戰演習開始了。
八字軍三個大營的比拼,目的有三:一是為了檢驗八字軍的戰鬥力,二是為了提升尚武之風,三是為了鼓勵加入八字軍。
激烈的比拼開始了,正所謂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校場的四周,各個武將,文臣都是匯聚在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