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頁)
攻洛陽等,都無力救援,至於這些地區能否守住,全看運氣了。
這時,張所才明白,一切皆如皇上說得那樣……
〖
第167章識時務者,為俊傑!
行勝於言。<;冰火#中文
若按照正常的程式,趙樸提出御駕親征的意見,必然遭到一大批大臣反對,許多諍臣死諫,以死為要挾,死纏爛打,最後御駕親征變黃了。
可是,趙樸卻不按常理出牌,只是在朝堂上簡單的提了一下,不管大臣們同意不同意,穿上戰甲就走,度極快。讀書人們想要以死勸諫,也來不及了,只能望著十幾裡外的灰塵,無奈嘆息。
若說,武人干政,是亂國開始;
那文人干政,則是滅國開始。
有許多文臣,根本不懂得戰爭,根本不懂得如何用兵,對國家大勢文盲一個,除了誇誇其談之外,什麼也不會。可是偏偏要做出我是諸葛亮,我是樂毅,似乎皇上不聽我的意見,就是暴君,就是昏君。可是到了戰場上,往往是一潰千。
總之,趙樸獨斷專行的走了,帶著嫡系的三萬八字軍前去犒賞三軍,一切麻煩,都丟給了汪伯彥、趙鼎等人。
接著,應天府眾臣開始收拾東西,遷都東南,地點在揚州。
遷都是一件麻煩事情,各個部門協調,府庫銀兩,各個朝廷大員的遷移,運輸家眷的馬車,護衛的軍隊,還有一路上的糧食消耗,到了揚州之後如何定局等等,再加上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麻煩不已。
一個小家小戶,要搬家還需要忙活許久;而遷都,更是遷都成千上萬人的利益,麻煩必然不少。
若是在太平年月遷都,絕對是一大群人阻攔,比如太祖趙匡胤想要遷都洛陽,結果朝廷大臣都反對,反對的理由很多,可實際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損害他們自身利益。在舊都時,都有房產、店鋪、田地等,依靠著是京城的有利地勢,可以大獲其益。如今一遷都,到了新的都城,房子要重新買,地也要重新買,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遷都後,他們各方面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
總之各方面的利益糾纏,註定了遷都很難,從商量到決定,再到完全搬遷過來,至少要三四年時間。
如今,隨著金軍進攻,一切都省略了。
也不得不省略,金軍不會留給他們太多的時間,此時說是遷都,不如說是跑路。一切貴重的,一切不必要的,一切零碎的,都是統統丟棄,只帶上朝廷的官員,還有一些重要物品,就匆匆上路了。
而在揚州,作為陪都之一,經過了簡單的一些營建,和前期的準備工作。只是時間太倉促了,一切都是麻煩不斷。
這些都需要他們三人總理一切。
此時宋朝的朝堂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一方面皇帝陛下親自前往黃河邊,慰勞三軍;一方面是朝廷的大員們,向著揚州遷移。
大宋的漕運比較達,可以接著運河,坐上船順勢到達揚州,免去了鞍馬勞頓之苦。
不過,眾臣都對前景悲觀無比,金軍南下黃河防線守得住嗎?
汴梁守得住嗎?
應天府守得住嗎?
莫名的恐慌在朝堂上瀰漫,人心漸漸不穩,一些大臣的心思開始想偏:大宋的這破船,即將要沉沒,還有必要繼續堅守下去嗎?
識時務者為俊傑!
一些文臣開始寫信,然後命奴僕北上,向金軍獻上忠心;而一些金軍密探也快的活動著,到處遊走勸說,拉攏著意志不堅定的臣子。
剛剛搭建的小朝廷,就有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似乎頃刻之間就要瓦解。
………………
隨著趙樸的上臺,很多人從中得益,也有很多人吃虧。
而黃潛善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受到侄兒的牽連,黃潛善被一樓到底,徹底的邊緣化。前後的差別,讓黃潛善心中滿是怨恨,趙樸率軍出征不到半個時辰,一個飛鴿就從他的府邸飛起,向著北方飛去。
“無恥小兒,以為你當了皇帝,就可以貶責老夫,老夫豈能任你為所欲為!”黃潛善憤恨道,“小兒,想要逞英雄,那就去死吧!我已將見你行軍的路線告訴宗翰元帥,你就等著被元帥俘虜吧!”
“大宋已經難以挽救,金國必然君臨天下。小兒螳臂當車,妄圖以一己之力撼動金國強軍,必死無疑。你找死,老夫才不願意跟隨!”
“先帝呀,不要怪老臣無情,是小兒無義在先!”
黃潛善不斷說著,背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