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攻克城門,僅僅是戰鬥的開始。
汴梁城內那密集的坊市、街巷,好似一個個堡壘,好似一個個墳墓,宋軍依託這些地形,不斷的從各處伏擊金軍士兵,一些小股的金軍被全殲,而一些大股的金軍則是被重創。不斷的進攻,只是引來慘重的損失,太多的金軍士兵埋葬在街巷之中。
在最近接勝利的時刻,迎來了慘重的損失。
“可惡,怎麼會這樣?”這時,金兀朮的酒勁徹底的沒了,心中在發寒。
“元帥,撤回進攻街坊的軍隊,合力攻克外城,只要外城一克,整個汴梁都成了甕中捉鱉之勢,汴梁必克!“一旁的郭藥師再度提議道。
“好,也只能是退回去了!”金兀朮點點頭,“這一戰,我急躁了!”
汴梁有著外城,內城之別,在外城與內城之間,還有大量的居民區,街坊等。若是穩妥的戰略,應先掃清外圍殘敵,徹底佔領汴梁的外城,形成甕中捉鱉之勢;然後一步步壓縮宋軍的生存空間,一邊圍困,一邊清剿,輕易攻破敵軍。
只是在攻破外城後,他有些急躁了,沒有穩紮穩打,而是分兵攻擊,想要襲擊內城。趁著宋軍慌亂,快速佔領內城,結束戰鬥。
只是,戰局的發展,還是超出了他的預料。(未完待續。。)
ps: ; ;今天心情好,加更。第三更到了
第269章火攻VS巷戰
戰爭,是不斷的犯錯。
在戰爭中,雙方都在不斷的露出破綻,一次次在犯錯。而犯錯少的一方,能夠及時反應、快速改正的一方,往往是勝利者。
在汴梁交戰中,張所輕易的收納各路義軍,固然將“義士”收容到大軍中,可是也將一些渣滓引來進來。
一些矛盾潛伏其中,好似定時炸彈一般,平時還沒有什麼;可是在金軍攻擊猛烈,汴梁搖搖欲墜的時刻,炸彈引爆了,李義叛變了,使金軍輕而易舉進入汴梁。
李義不是第一個,即便是沒有李義叛變,也會有他人叛變,只是他人顧忌較多,遲下手一步而已。
宋朝的正規軍,早已盡全軍覆沒了,守衛汴梁的主體是從各地湧來的義軍。
而義軍,多是來自地方的土匪,潰兵、廂軍、士紳武裝等,成分太複雜了。能將如此複雜的人群整合為一體,本身就不容易,而要將他們戰鬥力提升到精銳的程度,更是難上加難。勉強的守城還可以,若是面對面的激戰,絕對是輸得料。
因而,在金軍入城的那一刻,汴梁守軍瞬間潰敗了,成了潰軍,抵抗的依舊存在,只是數量很少。
這些都是宋軍致命的破綻,兩個破綻集合起來,足以形成全軍覆沒之勢。
所幸的是宋軍在犯錯誤,金軍也在犯錯誤。
連續激戰了三年,尤其是大肆洗劫之後,金軍都被“糖衣炮彈”打中,被酒色迷失了,又久攻不克,曠師于堅城之下。致使師老兵疲,暮氣已生,戰鬥力銳減的厲害。除了極少數人意識到之外,多數人還沉迷在金軍舉世無敵的幻夢中。
此刻的汴梁,已經沒有財貨可以掠奪,只有一群不要命的漢人拼死抵抗著。
在傷亡較大,獲利又不高的情形之下,金軍的進攻積極性不太高了。
再加上金兀朮等人太過樂觀了,進城之後,沒有集中兵力。穩紮穩打,而是分兵而行,冒然前進。
這三個致命缺點,使金軍本來應該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結果是變成了泥潭戰。
不過在犯了錯誤之後。雙方的將領都開始及時的補救,採取相應的針對性措施。
敵情瞬息萬變。很多情況下將領的指揮是滯後的。應用之妙存忽於一心,很多時刻一線將領的應變,主導著戰場的走勢。
…………
戰鬥中,金軍依託著城牆,不斷的消滅著城牆上的宋兵,漸漸的外城被金軍攻克了;而宋兵則是龜縮在內城。以及內城外面廣大的坊市之間。
佔據了外城之後,金軍不斷的向內城、坊市民居進攻,好似海浪一般的不斷推進,不斷進的壓縮著宋軍的活動空間。試圖將宋軍盡數消滅;
而宋軍則是依託著內城,利用熟悉的地形,將坊市民居當作一個個堡壘,不斷的向外突擊著,不追求氣勢宏大的突圍,而是小股部隊出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零敲碎打的進攻,每次也只是滅殺上十幾個,甚至是幾個金軍,就心滿意足,退了回去。
而隨著交戰,戰局漸漸變成了神鵰俠侶中,神鵰與蟒蛇的對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