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又是麻煩事情!”趙樸看著文案上,一大堆的奏章,不由的腦袋發痛。他真的不是做皇帝的料,上朝就瞌睡,看奏章就頭疼,處理一些政事就發迷糊,一旦涉及到官員的任命,就有些抓瞎。
所幸的是有了內閣,有了那三個大臣輔助,出不了大錯。
但是儘管不喜歡,趙樸還的堅持住,只能翻開奏章繼續看,然後批閱,寫著準,或是否。
………………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連續下了五天的雪,還沒有停下來。
看著窗外的大雪,趙樸心情沮喪到了極點,果然下大雪了,雪厚到了小腿高,行走在上面,此時雪災已經成為了定局。趙樸緊急召開朝會,要求賑災,救濟災民,戶部、三司、府衙等各個部門都是緊急動員了起來。
對揚州附近的州縣,進行了賑災,緊急調撥糧食、柴火等。
為了防止貪汙救災物資,趙樸在朝堂上大發雷霆,信誓旦旦道,誰若是貪墨救災物資,便讓他遷居海南島,與猴子作伴。並賜給了趙鼎御劍,專門監督官員貪墨行為,而這時軍情司、軍法司,也是緊急行動,到處捉拿貪汙官吏。
頓時之間,官員風聲鶴唳,那些黑爪子暫時收回去了。
災情總算是得到了緩解。
〖
第203章皇帝的好基友
災情得到了緩解,緩解不是指,沒有人凍死,也沒有餓死。
而是將災情控制在可容忍的範圍內,不會出現大的流民暴動,大的農民起義,至於一路上凍死者、餓死者依舊不少。
不是賑災不給力,也不是貪汙厲害,而是現實條件如此。
這個時代的交通不便,沒有火車,汽車,在大雪滿地的時刻,救災物資只能是到達一些重災區,一些主要的州縣,而一些輕災區,或是一些交通不便的村寨,自然而然被忽略了;此外一些災區,屬於金軍佔領區,趙樸就算是想要賑濟災民,金軍也未必答應。
此次受災面積太大了,涉及到了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在河東,陝西等地經常下雪,百姓也習慣了雪天,受災反而不太嚴重;而兩淮一帶,幾十年也未必能遇到一場大雪,如今一下子遇到了雪災,根本沒有防寒措施,災情極為嚴重。
此外加上政府辦事效率底下。
“天災**,全是疊加在了一起!”趙樸心中暗自抱怨道。一場大雪,讓飽受戰爭創傷的百姓,再度遭受了打擊。而他只能是儘量做好,儘量的救濟,熬過這段苦日子,至於最後能救下多少人,就全看運氣了。
“春天是雪災,夏天必然又是旱災,氣候反常呀!”
老天爺太不給面子了。
趙樸抱怨之後,只能是繼續埋頭賑災。
災難中孕育希望,災難也是領導們作秀的好時機。
趙樸有自知之明,他沒有搞過軍事軍事,是半路出家,政治謀略也是半桶水。當上這個皇帝,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優秀,而是皇族成員都被抓了,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不當皇帝,誰又有資格當皇帝呢?
正所謂,明知不是伴侶,事急且相隨。
先天上不足,只能在後天上多花苦工,而前去重災區救災,身臨救災的第一線,也算是另類的體恤百姓吧!
行走在揚州的各個州縣,趙樸一邊視察著倒塌的房屋,一邊檢視著道路疏導的情況。
兩淮之地,屬於富庶之地,屬於大宋經濟達之地。然而,富裕的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的百姓依舊在貧困線上掙扎,大量的百姓失去了土地淪為流民,最後進入城鎮,運氣好的找到活計,運氣差的只能是無業遊民,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一邊行走著,一邊觀察著,看似繁華的揚州,也有大量的貧民窟,不遮風雪的房屋。
看來揚州路的gdp很高,可是恩格爾數數字卻不怎麼樣,而基尼係數更是達了危險的邊緣。
這就是大宋,一方面官府、豪商富裕至極,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一方面那些貧民,卻是過著極為苦逼的生活。朝廷也多有救濟貧民的舉動,只是治標不治本,就好似給人吸鴉片一般,吸上一口覺得飄飄欲仙,可是藥力過後現實依舊慘淡。
先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後是方臘、宋江起義,接著是鐘相、楊么起義。這只是出名的,規模較大,人數在上萬,波及十幾個州,是宋軍動用了精銳部隊圍剿。而更多的農民起義,則是如牛毛般多,沒有主張,沒有信仰,官軍打來就跑,官軍跑了就再回來,人數多則不過上千,少則是幾十人。根本不用動用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