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3/4 頁)
,沒有刀刀劍,都是棍棒,還抱著布條,只會傷人,卻死不了人。近衛軍中,很多是讀書人出身,只是加入了武備學堂,成為了武備學堂一員。近衛軍多數軍官,都是讀書人出身,可是此刻逮捕起讀書人,一點也不留情。
只因為,皇上說了,杭州城內出現了亂黨,勾結金軍,想要對大宋不軌。很多書生,遭到了矇蔽,此刻要逮捕;一些情節嚴重者,要嚴懲;一些勾結深刻官員,要流放……
頓時間,風聲鶴唳,風雨欲來,整個杭州進入了寒冬臘月!
ps:
修改了許久,刪了幾次,終於寫出來了。
第419章清洗的五月
這一事件,叫做流血的五月。
這一事件,又稱為清洗的五月。
公元1133年,宋朝興武八年,在奸相秦檜的蠱惑下,皇上發動了命令,清洗大量的臣子,逮捕了大量的讀書人,牢獄為之滿,不得已,軍營中設定牢獄,號為集中營。
集中營,集中處理者也!
後世的史料,如此記載道。
歷史,是相對真實的小說;小說,是相對真實的歷史。
真實的歷史,早已被隱藏,只留下不真實的歷史,只露出真實的一鱗半爪。
自從宋朝建國以來,對文人極為寬容,很少出現針對文人的事件。所謂的民主,所謂的寬容,更多是沒有觸犯底線而已。一旦觸犯了底線,鎮壓起文人,一絲客氣也不留。
此時,杭州城,一片人心惶惶,無聲的恐懼在擴大,好似金軍進城一般!
僅僅是一天的時間,整個杭州城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近衛軍開始接管城防,全城開始戒嚴,然後開始在一些鬧市,一些輿論密集處,大肆的抓捕文人,或是官員。而進城的近衛軍,很是文明,沒有帶著刀劍,只是帶著木棒繩索,不服氣的,打上一頓捆人;服氣的,直接捆上就走,免得打上一頓。
整個杭州城,頓時間,雞飛狗跳,好似十萬只鴨子在亂飛。
整個杭州,沒有發生流血事件。
事實上,進城前,釋出的命令中,就規定文明執法。
所謂的文明執法,就是不流血。為了避免流血。一些鋒利的武器,殺傷性大的武器,都被禁止使用;只是使用棍棒作為威懾武器,把繩索作為捆人武器。
逮捕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棍棒就足夠了。
說是。流血周!
其實,只是碰破頭皮。身上有血印,只是受了一些小傷而已,沒有死人事件。
但是,對於書生。卻是巨大的侮辱。
書生,都是老爺,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農工商,士人第一。過去。讀書人都是高高在上,藐視一切,藐視兵痞,藐視丘八。
此刻。這些丘八,這些兵痞,卻是用暴力反擊,管你書讀得再好,照樣是棒子打,照樣是捆上,只要是不死人,一切都好說。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頓時間,被抓的讀書人有五千多人,被抓的官員有數百,而被牽連的人更是多達上萬。當然了,其中也不乏一些想要二世祖、官二代,一些地痞流氓,一些黑暗勢力。
由於抓捕的人數太多了,牢獄變得滿了,不得不在軍營內,另外設定集中營,關押這些讀書人。
似乎擔心篡供,似乎對衙役們不放心,乾脆架空了衙役,近衛軍士兵們,直接接管監獄,禁止一切外人檢視,禁止一切活動。
好似陳橋驛兵變;宋太祖篡位當皇帝!
好似金匱之盟,宋太宗當皇帝!
一些讀書人剛剛想要匯聚在宮門前請願,就被近衛軍將士以衝擊宮禁為名,進行逮捕。
雖然抓捕的狠辣,風聲很緊,可多是在街道上,多是在一些鬧市區抓捕,從沒有闖到民居中抓捕。一些讀書人,躲到民居中,才躲過一劫。
不然,牢獄的人數會更多。
第二天,敲著鑼聲,一些軍管開始走在大街,開始喊話,開始說著安民告示。
而安定人心的軍官,主要是杭州本地人,主要是一些曾經聲望比較好的讀書人。
大體的內容是,一些宋朝官員認賊作父,甘當金軍走狗;一些讀書人禮義廉恥喪失,助紂為虐,充當漢奸走狗的幫兇。因而受到了逮捕,要嚴格審查,知道查清事情真相為止,無辜之人,會陸續放回去,而有罪之人,將受到嚴懲。
這樣,才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