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凝固了。
婉婼笑了一下,望著他問“住在這裡還習慣吧?”
“這裡是倍的故鄉,倒是公主一向可好?”耶律倍望著她深情的問。
他見到她時,所有的不快和委屈全都煙消雲散了。他覺得自己失去皇位和江山並可惜,最可惜的是失去了她,這才是最遺憾的事情。如果她再次讓他選擇江山和她的話,他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他要她,不要江山。
一切都晚了,世間沒有賣後悔藥的,時間不可能倒流。
她和德光如此的默契,情投意合。能看得出來二弟看她的眼神都與眾不同。
對於皇上和皇后的事情,他有所耳聞,只有他最明白其中的緣由。這是德光的長處,一旦認準的事情,就會義無反顧的去做,不受任何干擾。
“其實我挺羨慕你現在的生活的,可以隨心所欲的做做自己的事情,不再受政事的制約,說起來倒是件好事。”婉婼旁敲側擊的說,她真不希望他再為什麼江山社稷放不下,好好靜下心來做做學問,是件多麼好的事情。
耶律倍苦笑一下,他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可是他真能踏踏實實的過舒坦日子嗎?
“德謹告訴我說,要把東丹的皇都移到東平來,改稱南京,其實這樣也好,離親人和故鄉近一些,也能讓他放心,不再胡思亂想,這樣對你對他都是件好事。”婉婼向他解釋。
耶律倍吃了一驚,沒想到耶律德光動作如此之快,沒同他通報一下就自作主張,幫他遷都,更別說徵求一下他的意見了。
他望著她,沒有作聲,在人家的屋簷下生活,有什麼可說的,即使他要自己的命,他能不給嗎?
“他事先應同你商量一下才對,不過事已至此,我認為不要再計較這些了,由他做吧。你倒是應該過一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間,陶冶一下情操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操心吧。”婉婼安慰他說。
“其實我早想把契丹和東丹的居民互遷一下,讓東丹先進的生活方式帶動一下契丹,相互融通。皇上這一做,我倒是省了不少心。”他自嘲說。
“高處不勝寒,你精通陰陽之術,對帝王的心機,一定會了解和理解的,無論是誰做皇帝,都會這樣做的。”
耶律倍認同她說的這些,只是不願面對。
正是因為他通陰陽,精道學所以才有“讓國”之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兩句是老子最高深的思想,其實也是最淺顯的道理。自我、平常、和諧和迴圈是人生的最大智慧。只要你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看透自我,包容他人。就是應扣了精妙的道家思想了。
只是現實與理論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說著容易做著難啊!
。。。。。。。。。。。。。。。。。。。。。。。。。。。。。。。。。。。。。。
非常抱歉,由於有一些事需要處理,這幾天沒有正常更新,很是對不起大家,現在又恢復正常了,希望一如既往的支援我。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正文:第五十章 王道]
耶律德光恩威並用,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不惜屈駕到耶律倍府上安撫一番,穩住了大哥憤慨不已的心,成功的將東丹國皇城遷至南京,又大大縮小了東丹國控制的範圍。
面對既成的事實,耶律倍無可奈何,只得束手從命,前去南京赴任。
來到南京,每日裡吟詩作畫,遊山玩水,好不自在。無疑向皇上表明自己沒有任何野心,只想逍遙自在的生活而已。
然而這一切還是不能讓耶律德光完全放心,他親自挑選了精兵強將,讓他們前去南京,監視人皇王的一舉一動,防他暗中生變,嚴防渤海有變。
婉婼不時和耶律倍書信來往,無非談一些四書五經,讀書心得,相互推薦一下自己認為的好書。
她如願已償的得到了自己的肖像畫,讓人裝裱一下,掛在書房的牆上。
耶律德光站在那裡久久的凝視著這幅畫,可以說,耶律倍的確抓住了婉婼的特徵,寥寥幾枝梅花,襯托出人物悠遠而漫長的思緒,遠眺著遙不可及的地方……,確實精準。
“該做的你已做了,別再步步緊逼了,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欺人太甚,他一再向你表明無意與你再爭奪皇位,願輔佐你共振契丹大業。無論怎麼說他都是你的親哥哥,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婉婼站在耶律德光的身後,勸解著。她擔憂耶律倍的處境,不知這位皇上下一步又會做出什麼舉動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