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一不小心又看到了另一種說法,講的是:段元妃與苻堅的緋聞出來以後,慕容垂的老臉掛不住了,後來才把段元妃新生的慕容柔送給了太監宋牙當養子的。而段元妃不再進宮,宮裡的訊息,就由“親戚”宋牙來傳達。
到底是哪種,偶也弄不清了,還有二段跟小段是不是同一人的問題也吵的暈天黑地的,偶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好在跟本文也沒有什麼重要的關係。
2、其實歷史上的阿房宮根本沒有真實存在過,因為根本就沒建成。很多人認為是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可真是冤枉死我的另一偶像,這位戰神了。《史記》中也只是記載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並沒有說燒的就是阿房宮或包括阿房宮,否則以阿房宮那瑰麗宏偉的人間絕宇,一定會被大書特書的。據前幾年新的考古發現,電視上也放過多次,阿房宮還沒建成就天下大亂,秦兩代而亡了,至今留下的,都只是阿房宮未建成的城牆而已,一般稱之為阿房城。
慕容衝之鳳凰傳說 正文 生死相隨俱塵土卷六
章節字數:3791 更新時間:09…10…20 19:55
一直拖到過了年,司馬潤才以安和公主鳳體久違,不宜宮中深養為由,奏請小皇帝將安和公主移至宮外清寧之地療養。至此,我與鳳皇已經分開五年了,我五年都沒有見過他了。
至於去哪個地方療養,司馬潤倒是跟我商量了一下,初步圈定了幾座古剎附近供我選擇。
本來東晉的領土也就沒多少可供我選擇的,早在公元357年,前燕皇帝慕容儁遷都鄴城。此時的前燕國富民強,檢括人口,欲使步卒滿一百五十萬,以攻滅東晉和前秦。而前秦、東晉懼怕前燕,紛紛去帝號,以避鋒芒。東晉司馬氏皇帝,去帝號,稱王,自稱“大島夷國”,前秦苻堅去帝號,號稱“大秦天王”。然而,公元360年,慕容儁壯志未酬便駕崩了,留下那個不爭氣的兒子慕容暐繼承皇位。但事實上,公元357年,前燕已經基本完成中國形式上的統一。雖有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也都後敗於前燕而止。如今前燕滅,天下大半江山都是苻堅的地盤,東晉還不如偏安一隅的南宋,僅憑藉著長江天險,守著長江以南的大片區域,苟安一方。
如此一來我就只能在江南挑地方,一個是鎮江金山澤心寺(唐朝時改為金山寺,也稱江天寺),東晉所建的;第二個是杭州靈隱寺,相傳為東晉咸和三年印度高僧慧理建立,不過這個時候杭州稱吳興郡,屬揚州;第三個還是在杭州,永明禪院,吳越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南宋時改稱淨慈寺)。
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靈隱寺,本來金山寺也不錯,還有白娘子與法海鬥法於此水漫金山的傳說,不過這時候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故事。而靈隱寺,據說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裡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如此想來,這靈隱寺附近應該是風景奇美的。
以我前世四爺黨的出身,我還知道當年康熙南巡時,登靈隱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後,即興為靈隱寺題匾,靈字繁體為上面一雨字,中間橫排三個口字,最下面一個巫字,他歡喜之餘,把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差點就下不了臺。不過康熙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時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有云有林,顯得十分幽靜,於是靈機一動,順勢在雨字下加一雲字,賜靈隱寺名為“雲林禪寺”。後世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字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好傢伙,他千古一帝一個不小心,就把人家叫了一千多年的“靈隱寺”給改了“雲林禪寺”,當時我還笑過他康熙老人家,現在倒有機會去親眼見識一番了。
不過,其實也不是我去見識,而是我的替身去見識。司馬潤聽了活神仙的指點自然是要助我潛逃平陽的,而去清寧之地療養,順便為晉室、為皇帝祈福的那個安和公主不過是我的替身。司馬潤要找個人易容成我的樣子並不難,因為我本來就跟皇室那幫人接觸不多,就算和他司馬潤最熟,他還是個同謀。而且,只要我的身子一直不好,也就一直不用回宮,等幾年後實在撐不下去“死了”,這件事情也就可以了結了。
司馬潤仍然享有他的高官厚祿,他找回公主本就是大功一件,公主身體不好病死又不能怪到他的頭上,如果他怕擔責任,叫那假公主一直病下去撐著不死不就完了嗎。反正善後都是他的事,我不想多操心,我只要好生保著我的小命去見鳳皇就好了。
護送公主出宮的鸞駕起行,我也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