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除此之外,東帝汶的耕種技術可以說十分落後,刀耕火種這樣原始而粗糙的方式依然沒有淘汰,不光生產效率低,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再加上缺少肥料,東帝汶的糧食產量始終提不上去,本國人民的溫飽,有時甚至要靠他國以及國際組織救濟。
肥料的問題倒好解決,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等以後時機成熟了,林寒甚至可以將國內大量的垃圾肥,出口一部分到東帝汶。
但耕種技術的推廣可就麻煩許多了,需要政府從中出大力才行。
“糧食自給自足之後,則是發展經濟作物,也就是咖啡豆。”林寒繼續說道,“華夏對東帝汶的農產品有免關稅政策,以東帝汶的產量,不管生產多少,華夏都可以輕鬆消化,銷路肯定不成問題。”
華夏對東帝汶的免關稅政策,還是相當照顧的,只要是原產於東帝汶的產品,有將近五千種都是零關稅。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這麼多的享受免關稅政策的產品,東帝汶基本都沒有相應的生產能力。
“自然環境穩住,農業穩住,東帝汶人民也就真正站起來了。”林寒頓了頓,繼續說道,“接下來,東帝汶的任務就是向日國學習了。”
“日國?”陳之賢神色一動,“你指的是加工貿易經濟?”
如果說沙特是資源詛咒的反面教材,那麼日國就是相應的正面教材。
日國屬於自然資源十分貧瘠的島國,國內供給嚴重不足,想依靠自然資源度日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日國人不得不選擇加工貿易型的經濟模式。也就是從國外進口原料,依靠國內的人口、技術,進行高度的加工處理,再銷往其它國家。
這種嚴重依賴外部供給的經濟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日國人普遍的危機感。
但不得不說,依靠這種經濟模式,日國一度實現逆襲,在二戰之後強勢崛起,直至2010年,才被華夏在總量上超過,退居世界第三。
東帝汶同為島國,雖說自然資源尚可,但坐吃山空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將資源視作墊腳石,學習日國的經濟模式,才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林寒點頭:“沒錯,就是加工貿易型經濟。除此之外,還有指導性計劃經濟,當然,這一點在實施的時候,可以透過一些手段,向華夏的情況看齊。”
計劃經濟嘛,用過都說好。
陳之賢聽完,沉默了一會,隨即說道:“計劃經濟應該沒問題,以你的資本,足以可以和東帝汶政府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
“不過,這個加工貿易經濟,貌似不太合適吧。東帝汶人口數量還湊合,但質量可差太遠了,文盲不是一般的多。”
林寒說:“這個要雙管齊下。一是推動城市化,吸引一部分農民工進入工廠,進行初級的加工生產,利潤應該還是可觀的。”
“二是推動教育事業,這個咱們得和政府一起幹。。。。。。九年義務教育暫時還做不起來,但六年義務教育還是可以搞一搞的。”
“另外,咱們還可以設立獎學金,讓東帝汶的大學生甚至是中學生,到華夏的學校進行學習,除了能推廣知識,也能推廣漢語嘛。”
林寒笑道:“相比於德頓語,我覺得還是漢語更高明一些,畢竟漢語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陳之賢也啞然失笑,隨即問道:“然後還有什麼計劃嗎?”
林寒微微點頭:“後面的計劃就只算是設想了,不過,確實還有一件事是比較重要而且是近幾年就應該施行的。”
“你指的是?”
“貨幣。”林寒說道,“東帝汶現在都沒有屬於自己的貨幣,這顯然是不行的。”
東帝汶的主要經濟活動,都是直接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只是由於大多數農民身家微薄,政府也會發行一定數量的硬幣,用於市井流通。
但這些東帝汶硬幣,也都是以美元進行定義的,即與美元等值,政府無法直接影響它們的匯率。
陳之賢猶豫了一下:“這主要是由於東帝汶沒有自己的銀行啊。。。。。。”
“東帝汶商業銀行,目前還只是政府的一個計劃,至今都沒個影子。至於東帝汶中央銀行,則更像是統計局,除了調查一下經濟狀況,沒多大用處。”
第151章 小型油田
“銀行會有的。”林寒淡淡說了句,隨即看向他,“關於東帝汶的這一些計劃,我需要一個總執行人。這個總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