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3/4 頁)
常規導彈,則需要大量發射,耗資甚巨,且不能保證完全摧毀。萬一較大的小行星碎塊飛至澳洲、南美洲,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林寒扶了下額頭:“所以,五十億就這麼打水漂了,而我們卻一無所獲?”
波爾登拍了拍他的肩膀:“也不能這麼說,林……至少,小行星的體積已經減小很多了不是麼。而且作為撞擊點,靠近南極的南太平洋,比靠近東亞的西太平洋,無疑要安全得多。”
傑拉德也點點頭,說道:“我也這麼認為,至少有99。99%的機率,一個人都不會受傷。我想這是個可以接受的結果,我們無須再大費周章去冒險實施近地攔截。”
查爾斯波爾登想了一下:“不過我覺得,經過這次教訓,人們會更加重視小行星撞擊的威脅,捍衛者計劃應該成為多國共同承擔的長期科研專案。”
“你說的沒錯。”林寒無可奈何,只能點點頭,不再多言。
或許就像一些工程師說的那樣,捍衛者a1的設計並不足夠完善,吃一塹長一智,但願將來在各國的齊心協力之下,後續的捍衛者系列能夠更加先進,避免這種近乎完敗的局面。
心中一嘆,林寒便轉身離開大廳。
“蓋亞,現在怎麼辦?”
“你說呢。”蓋亞的聲音聽起來有些鬱悶。
林寒想了下:“預測撞擊點在南太平洋,且靠近南極,估計不會有什麼人員傷亡。到時候我就將撞擊點附近的動物疏散開來,並用風力為小行星減速,儘量減少損失吧。”
“嗯……也只能這樣了。”
蓋亞末了又補充一句:“獎勵減半。”
“……”
……
捍衛者a1摧毀小行星失敗的訊息,很快就經媒體、網路傳遍全球。
美國主導、各國協力,最後卻依然失敗,這讓人們紛紛意識到,攔截小行星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實仔細想想也能明白,一定程度上,小行星其實就是個超大號的彈道導彈,雖然可以提前很早預測,但威力卻遠勝人造的導彈。
而攔截彈道導彈向來是個大難題,所以攔截小行星失敗,也不算太出乎意料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都讓大眾感到很沒有安全感。
鬧了半天,原來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攔截個小行星要這麼費勁。
最最要命的是,到目前為止,各國都還沒有真正重視這個問題,五個核大國,完全沒有通力合作的意思。
恐龍死於無力抵抗,而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人類說不定要死於內鬥和互相戒備。
於是一時間輿論大起,民意滔滔,以致上百名諾獎級科學家“聯名上書”。
最後五常終於達成共識,在美國捍衛者計劃的基礎上,由永珍環境委員會協調組織,建立各國合作的長期科研專案捍衛者計劃,研發捍衛者系列運載火箭,專門用於防禦天外威脅。
當然,捍衛者計劃其實還有幾項涉及星際殖民的秘密協議,這些是外界不得而知的。
聯合國、五常、永珍環境委員會在十次方大廈就捍衛者計劃天天開會,林寒也著實忙了一段時間。
直到小行星撞擊前三天,他才終於抽身趕往南太平洋,乘私人飛機飛至南半球某小島,然後一個人秘密坐上永珍安全公司的小型核潛艇,繼續向南而去。
永珍集團的核潛艇,當然是秘密研發出來的,除了華夏頂層,外界幾乎無人知曉。
這種核潛艇體型不大,只配有核動力以及常規武器,而沒有核武器。
開著核潛艇跑到預測撞擊點附近,林寒就開始疏散當地海洋動物,不管大魚小蝦,統統遣至一千公里之外,遠離撞擊地點。
與此同時,林寒還對海底的地形進行了一番改造,將最中心的撞擊位置沉降了一大塊,外圍則隆起了一道道“圍牆”,使撞擊點的海底變為井狀。
這樣,小行星撞擊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緩衝,同時海嘯也會得到削弱。
做好一切準備措施,林寒就遠離了撞擊點,在幾百公里外的海域靜待小行星降臨。
沒多久,某個夜晚,東方的天空中便亮起一團耀眼的光芒,拖出一道長長的尾線,直奔南太平洋而來,勢如奔雷……
___
ps:
前面被和諧的十幾章,大部分已經解禁,但內容被刪了一些……
第487章 天外來客
林寒很快確認,這顆小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