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2/4 頁)
劃發射補給的那枚火箭,只因為封裝的蛋白質塊受振液化導致重心晃動,整個火箭就直接在空中爆炸解體……
她輕輕咬著下嘴唇,表情顯得有點緊張,當然也有期待。
“別擔心,有我在呢。”林寒略側過頭,微笑著說道。
“嗯……”羅萱輕聲應道。
這時,飛船內外響起總工程師胡長駿的聲音:
“十,九,八……三,二,一。”
“點火!”
話音剛落,巨人b3運載火箭的基座當即焰光大放,隆隆聲中,浩漫白氣從下方水池蒸騰而起,直衝天際。
“轟隆隆”
火箭升空初時,速度並不算快。
甚至可以說,在開頭那幾秒,火箭的速度還沒有電動車跑得快。
電視上常常看到的,剛發射時慢騰騰的火箭,並非是慢動作回放,而是它本身就只有那點速度。
畢竟,戰鬥機在低空突破音速,產生的音爆尚可能將人震殘、震死,以運載火箭的龐大體積,如果在低空貿然突破音速,搞不好整個發射中心都要重建。
但當升到一千米以上,進入中空之後,巨人運載火箭便再無顧忌,火力全開,瞬間突破音速,然後十倍音速,二十倍音速,三十倍音速……
不多時,載著的襲月1號飛船的巨人b3火箭,便化為一道閃耀的白線,劃破天空。
第506章 登陸澄海
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即地球的環繞速度,巨人b3火箭先是繞地執行,然後再次加速,脫離軌道。
隨後,襲月1號飛船與運載火箭分離,調整航向、姿態,慣性滑行至月球附近開始制動,最終被月球引力捕獲,繞月執行,並逐漸降低軌道……
……
截止到襲月1號飛船升空,距離上一次載人登月,已經過去了五十餘年的時間。
之所以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國家再次登上月球,最主要是因為,載人登月實在太貴了。
阿波羅計劃一共花了255億美元,歷時11年,當時美國一年的gdp還不到萬億,現在則是二十多萬億。
粗略對應一下,這筆錢放到現,在至少相當於六千億美元。可以想象,美國政府當時承受著怎樣的財政壓力。
所以在登上去幾次之後,美國果斷就棄坑了。後面蘇聯解體,沒有競爭壓力的美國,更是再沒關注過登月計劃。
有前車之鑑,後來者在探月方面的投入也都較為理智,沒再出現太空競賽這種瘋狂燒錢的情況。
直到永珍空間探索公司迷一般的快速崛起,人類在探月領域,才終於有了新的突破,襲月工程應運而生。
當然,即便是以如今的技術水平,登月依然是一項耗資甚巨的大工程,尤其目標還是建立一個月球基地,比當初登月更進一步。
財力雄厚的永珍集團,為此也不得不勒一番腰帶,平日裡,史無前例地節儉了一些。
……
眾所周知,由於潮汐鎖定,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而它的另一面,也就是被傳得十分邪乎的所謂“月球背面”。
儘管並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神秘、離奇,但相比於正面,月球背面的情況確實要更麻煩一些。
首先由於始終背對地球,月球背面的人將無法與地球進行通訊。
其次,月球背面還面臨著更多的隕石,因為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隕石不管大小都會掉下來。
這也導致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密密麻麻,不適合作為著陸地點。
月球正面的地形則要好得多,分佈著不少被稱作“月海”的開闊平原,其中就包括當年美國航天員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踏出人類文明一大步的地方,靜海,又譯作“寧靜海”。
襲月1號選擇的著陸點,則是另一個著名月海澄海,又稱“晴朗海”。
這個澄海,也是魔獸爭霸……不對,是當年蘇聯發射的月球探測器月球21號、美國發射的載人飛船阿波羅15號和阿波羅17號的著陸地點。
澄海位於月球正面的中部偏北,與靜海相鄰,面積大約為3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魯東省。
襲月飛船被月球引力捕獲之後不久,便啟動著陸程式,一邊墜落一邊噴射工質,反衝減速。
三十米高的襲月飛船,最終平穩著陸在澄海南部某處,橫躺著地,揚起一陣月塵。
月塵十分細膩,如同粉末一般,且帶有靜電,一旦附著在機器上,不光很難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